PBL教学法在“中特”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PBL教学法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合作精神,激发其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PBL教学法中,教师似乎成为了一个辅助的角色,但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必然要摆脱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学术敏感性、更丰富的学科知识储备,更灵活的思考问题能力,更明确的培养学生目标,更鲜明的学术人格和学术魅力,才能适应PBL教学中学生给教师所带来的转换挑战。因此,教师再也不能慵懒和无所作为,而要在业务上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二)有助于促进研究生成为“有用”人才
PBL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可以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必须依靠与他人合作,成为积极的学习主体和主动的参与者。“中特”课关乎研究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小组讨论使得研究生三观“在场”,而不是“缺席”,有助于研究生三观的生成,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题,他们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三)有助于促进研究生“三个能力”生成
1.创新能力的生成。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研究生的根本能力就是创新能力,“中特”课也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如何激发研究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意识,如何鼓励研究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就成为锻炼他们创新能力的核心。PBL教学法以培养研究生“问题意识”为旨归,鼓励和帮助研究生致力于问题情境中,自主的探索问题,收集资料,并通过讨论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种反复的教学训练中,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2.研究能力的生成。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鉴于研究生是PBL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课前问题的设计准备到学习过程中资料收集、问题的分析,还是到后来的问题解决方案的呈现都由学生来完成,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研究学习思考的过程,研究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3.表达能力的生成。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表达能力。现实中相当的研究生缺乏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在课堂演讲的形式,研究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
为了更好地完善PBL教学,开展PBL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学设计水平。PBL教学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和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同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时,应当考虑各种情况,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进而导致“学无所用”的现象。
2.提高教师业务水准。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变知识传授性教学为问题研究性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
3.加强教学过程指导。PBL教学法主要是依靠小组活动完成的,研究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研究生抓住问题的核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总之,PBL教学法在“中特”课教学中的尝试,开辟了PBL教学法在思政课教育的新领域,丰富了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对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有益的探索。
【注释】
[1]本文章是西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G15009
[2]文新华:《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