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务处理中的难点问题研究

二、账务处理中的难点问题研究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应付职工薪酬”账务处理可以说是新政府会计制度核算的难点,且是每个月均要发生的业务。本科目的核算包括工资、津补贴、绩效等工资类部分,还包括五险一金等社保类部分。一般公立医疗机构的工资发放是当月发放上月工资,以1月工资为例,按照收入费用的配比原则,应在1月末计提1月工资。此时,财务会计借记“业务活动费用”或“单位管理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预算会计不做处理;同时,应按计提“五险一金”单位需要承担的部分,在计提“五险一金”单位部分时,可以按照扣个人部分与单位部分的比例关系来算出每个人的单位部分或者按照社保明细中的单位部分,并按部门、科室进行辅助核算,以便核算人力成本。账务处理同工资发放的处理。一般社保缴纳是当月缴纳当月社保,在缴纳时分为单位和个人两部分,财务会计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预算会计较为复杂,单位部分借记“事业支出”,明细科目为各社保支出,个人部分借记“事业支出-基本工资”或某中间科目,与代扣时的科目保持一致,贷记“资金结存”。

在2月发放工资时,一般都是在发放工资时代扣五险一金需要个人承担的部分,这就导致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产生差异。由于计入费用类科目的金额是应发工资数,而实际资金支出是实发数,这部分差异为代扣个人部分。财务会计按照应发数借记“应付职工薪酬”,按照代扣个人部分贷记“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部分,实际转账金额贷记“银行存款”;预算会计按照实际应发数借记“事业支出”工资明细,按照代扣个人部分总额统一冲“事业支出”基本工资明细或统一计入某中间科目,与缴纳社保时的个人部分保持一致即可,贷记“资金结存”。集中冲红某一科目,可以避免错冲、乱冲。

如果单位有规定,“请假超过N天,社保单位及个人部分均由个人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个人部分与普通的账务处理无异,难点在扣社保单位部分。正确的账务处理应为:财务会计应冲“业务活动费用-**社保”(预算会计同),而不能冲“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二)医疗收入凭证的处理

医疗收入分为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下还有二级明细,同时,还要按科室分类、按病区分类。如果收入不能从HIS直接取数自动生成的话,该笔业务就会更加麻烦,单单收入分类就会做成很长的凭证,还涉及预收账款、现金、银行存款,还有医保直补款,而医保直补款还要分区、分市、分省等。如果觉得做一笔分录太复杂,可以将医保直补款通过“待处理”中间科目,将其拆分成两笔分录。

预算凭证收入可以只分为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将收到的现金及银行存款部分以财务会计中的门诊收入金额为限记入当月门诊收入,多余的资金反算出住院收入,若出现负数,则以负数记入住院收入。此后,收到的医保回款等,全部记入住院收入。这样就不会出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收入明细不配比的情况,只会出现时间性差异。

(三)医保扣款产生的坏账费用

一般坏账准备在年底时根据应收账款的余额按照1%~3%的比例计提补足,平时发生坏账准备时,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某医保中心或借方红字”。此时,预算会计不做处理。在收到医保中心转来款时,是要扣掉不合理扣款或超定额扣款的,财务会计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某医保中心”;预算会计借记“资金结存”,贷记“事业预算收入”。这时,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就会产生永久性差异。笔者认为,这笔不合理扣款或超定额扣款对于医院来说,其实就是一种额外的费用,财务会计处理是在年底补掉坏账准备时,借记“其他费用”;但此时未涉及资金,预算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自然不需要处理。而在收到扣款单或结算单时,财务会计做账务处理时,预算会计可以同时按照扣款金额借记“其他支出”,贷方冲“事业预算收入-住院收入”。这样,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就可以消除由此产生的永久性差异。

(四)购置固定资产时不同经费来源的账务处理

《关于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四)医院应当在新制度规定的‘1601固定资产’、‘1602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下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经费性质(财政项目拨款经费、科教经费、其他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在实务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购置一批设备,项目资金不够用,还需要自有资金支出一部分,尤其是一批设备怎么也凑不到整台设备的情况。如购置3台设备,价值分别为15万元、30万元、140万元,项目资金为18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15万元的那台设备既有项目资金10万元,又有自有资金5万元。财务会计借记“固定资产-专用设备”,贷记“银行存款”;预算会计借记“事业支出-资本性支出-专用设备购置”,贷记“资金结存”。按月计提折旧时,财务会计借记“业务活动费用-财政项目拨款经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业务活动费用-其他经费-固定资产折旧费”,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专用设备”;预算会计不做处理。同时,做备查账记录财政项目拨款经费,以免提取折旧不足或超额计提折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