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转型中管理会计建设策略

二、企业战略转型中管理会计建设策略

与国外相比,我国管理会计建设起步较晚,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管理会计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形成体系,且大量小微企业因会计基础较弱,在战略转型背景下仍需加强对管理会计的体系建设。

(一)强化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认知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终极追求便是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管理层应加强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一方面,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价值,以便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使预算、决策与规划控制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会计工作的价值发挥,做好业财融合,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另一方面,企业要做好会计人员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全体员工专业技能与素质提升。会计工作是一个很严肃的专业技术工作,对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都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实施管理会计后,对人员能力要求更加高,不仅需要财务会计知识,还要有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通过培养财务人员素质,可以提高其资料整合能力、信息采集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等,将这些能力与会计知识相结合,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实现管理会计目标。

(二)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由于国内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还较低,且由于行业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管理会计工作的效能实际上千差万别。为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创建与战略目标相符的管理会计体系,并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指导原则与制度规范,依靠新型管理方法与工具发挥积极职能,循序渐进地落实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全面预算系统。该模块是在特定时期内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整体预测,涉及财务、经营与资本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立足于经营现状提出预算目标,通过预算编制、考评等方式,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干预,提高市场敏感度,提高企业核算控制效率。

二是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会计的效能在于为领导者提供信息支持,使决策更加科学准确。一般将决策类型分为长短两种,长期以投融资方向决策为主,短期以日常生产或销售决策为主。上述决策都需要管理会计的辅助,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智能化知识管理、数据采集等工作,实现企业的科学决策。

三是成本管理系统。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各项成本的核算、控制与分析,是管理会计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在成本管理理论中,战略成本管理、作业管理法等陆续应用到成本管理实践中。尤其是作业成本法,是将产品生产阶段分成多种作业,采用作业成本管理法,依据不同工作需求分配资源,并依据标准成本实施差异化业绩考核。企业在该模式基础上创建成本管理体系,不但可弥补传统成本分摊、核算偏差、分配失衡等方面的弊端,强化成本控制,还可以使绩效评估、预算管理更加准确,通过价值链和岗位分析,明确价值驱动因素,消除非增值业务,提高企业效益。

(三)创新会计监管机制

在企业管理体系中,财务会计属于信息中枢,通过财务分析,既可以判断企业短期内的收益情况,也可以为后续发展制定规划。在以往的监管工作中,由于未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监督机制,导致会计监管工作没有依据和抓手,影响监管效率提升。在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会计部门应通过完善监管制度的方式,使会计管理内容更加丰富,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与整合,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多支持,及时找到企业发展的障碍,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企业通过不断创新理念与机制,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系统环境,实现管理会计的自动化操作,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四)创建业财一体化信息平台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持下,企业结合经营现状与管理会计职能,通过创建业财一体化信息平台,利用财务软件、ERP系统、云存储、AI智能等方式,实现业务处理信息化,提高会计核算效率,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重点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在高效的业财一体化平台上,可促进财务、业务、管理等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打破以往的“信息孤岛”困境,为管理会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统计、预测、分析等工作,实现资金结算、全面预算、趋势分析等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在适时开展战略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结合管理会计发展趋势,通过强化管理层对管理会计认知、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创新会计监管机制、创建业财一体化信息平台等方式,促进管理会计作用的充分发挥,推动企业稳健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