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规章制度
目前,借款费用资本化核心问题在于没有明确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相关制度,造成我国企业中借款费用资本化进程混乱和不可控的情况出现。为了健全我国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内容,需要考量实际情况,在借款费用方面做出调整。为此,需要建立新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有关制度,且在新旧办法之间,选择一个合理切入点,通过综合新旧办法,来调整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内容。新办法的出台,可以规范借款费用资本化流程,解决企业操作税率的行为。
(二)完善税法中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的规定
由于税法规定得不够完善,造成资本化会计处理过程随意,应通过完善税法中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内容,来调整借款费用相关内容。即严格的税法规定能够制约借款费用的发生,让借款费用有迹可循,无法随意调整。税法允许的范围可作为借款费用计算的指标,符合指标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借款费用之中;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内容,则要将其清除。改变以往内容条款不明确的情况,实现有据可依,保证借款费用计算合理合法。
(三)科学确定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
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是借款费用资本化规范的核心要素,合理的金额有利于国家加强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管控。首先,对于同时借入并且同一时间到期的借款费用,计算其加权平均数,这样可以计算出多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简化了单项计算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其次,对于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不一致的借款费用,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应当分别核算。在分别计算加权平均数之后,再对所有的加权平均数进行累加,从而得出企业总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即需单独计算的资金,也要按照平均值进行计算,确保资本化计算金额的正确性。
(四)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确定资本化范围
借款费用资本化过程中,过于形式化的资本化范围会造成内容不精确的情况出现。所以,在实际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当中,企业经常会遇到分辨资金去向、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起始时间和应当资本化的金额等事项,这些内容是资本化的关键内容,而对这类事项,一般的准则条文难以规定详细的处理标准。所以,准则应当按照实际情况计算,会计也应该注重实质内容。无论借款费用项目内容如何改变,所产生的费用成本都不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