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中的问题

二、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中的问题

(一)工作目标错位

部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工作目标相对错位,工作展开通常将原始数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础数据,忽视市场变化与人为因素的影响,预算编制的调整缺乏常态化,导致预算编制的方式相对浅显,使用效果难以满足企业需求。采取增量或减量的简单预算编制方式,俨然不能满足企业运营发展的需求,也是引起企业资源滥用和绩效考核质量停滞不前等现象的直接影响因素。

(二)体系构建不够健全

企业在制定预算绩效考核目标时,未从长远发展眼光入手,忽视长远的利益追求,更注重短期利益的实现,导致绩效考核的内容设定与企业战略目标错位,也是引起执行力不足的直接原因。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展开,将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相对于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则更注重成本管理,导致在产品或原材料采购时,经常出现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会引起内部发展不平衡与资源无法高效使用和管理体系不完善及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效果不理想等负面影响。

(三)监管工作落实不够到位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与绩效评估体系尚未实现有效的融合,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工作质量停滞不前。企业忽视对其融合发展的重视,融合过程中的监管工作缺位,导致工作展开形式化。科学合理地展开监督管理工作,对企业融合与使用全面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工具的影响较大。由于企业未建立职能独立的监管部门,导致一些监管工作人员的思想行为不够规范,忽视分析市场变化,促使融合工作的进程缓慢,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监管部门,但部门的地位低,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不到位,导致整体工作质量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