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优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企业运营管理有效提高的基础所在。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深化资产管理工作意识。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需要改革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借助产权交易机制来降低资产流失率。企业对交易行为及其交易流程进行制度确立,使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转换交易,提升规范化水平,以防不合规操作的出现。其次,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必要的时候打破甚至是重组组织架构。按照岗位和人员特性相结合的方式,对两者进行有效的匹配,使其权责对应,有效地进行资产管理核算等相关工作。再次,要注重对资产的精细化管理。资产管理是一项庞大工程,在建立有效完善的资产核算机制基础之上,要注重对日常资产的核查监督,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收账款、半成品、商品等按照类别科目进行详细的划分,并在台账、手续、流程等方面为其设置详细的管理体系。最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财务部门最为清晰地记录了企业资产交易以及资产存量等数据,对企业资产具有较为清楚的把控,有效建设企业财务制度,提升企业财管水平,是进一步优化资产管理的保障。
(二)加强企业资产监督,建设考核激励机制
通过加强企业资产监督工作,保障企业资产管理效率。一方面,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在实施绩效考核、奖励机制过程中,应该将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这样不仅提高了资产管理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激励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在完善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重视构建完善的一体化监督机制,通过运行一体化监督机制,利于推进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首先,企业要结合内部实际,科学地建立更加独立的专属部门,这样能加强对于资产的监督管理能力。企业在设定监督部门过程中,要保障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同时应该通过监督部门协商其他各个部门,实现监事会机制的建立,这样保障了企业全方位的资产监督工作开展。其次,从企业外部环境入手,可以通过国家在立法体系上的建设来提升监督力度。借助法律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良好的界定,对资产的各种转化交易模式进行清晰地规范,落实企业资产监督管理章程,提升监督效力。最后,对资产管理的各过程进行精细化监督。包括资产的采购以及再利用等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在对企业进行资产采购时,人员及其流程要规范化操作,账面记录要真实透明,有据可循。在陈旧资产再次获取时,相应的追踪和巡查机制体系要完善,确保资产的合理利用转化,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
(三)保证资产管理规范化,提高管理标准化
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企业资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的必要保证,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关键。对此,企业可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几方面出发,根据企业战略、生产规模确定资产投资目标,合理安排资产结构,做好资产投资目标的风险和收益可行性研究论证,控制好对设备、原材料等各项资产的投资额度,将资产购置的资金落到实处。投入后严格执行管理,确保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资产浪费的情况。企业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资金使用制度,制定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明确资金申请使用审批流程,降低资金使用风险。集团性企业可将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避免出现企业银行账户不统一、企业多头开户现象存在。建立健全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认购、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使用维护、经营和处置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关的要求和审批流程,以有效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企业应制定清晰的制度,以流程标准、制度规范来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通过不断创新而使资产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