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组织机构
中小企业由于人员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资金有限,为了进一步控制成本,维持企业的运营,中小企业不得不一人多用。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一个员工可能同时兼任好几个岗位。所以,想要根据职能和工作内容来划分部门、确立员工岗位职责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一人多职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各个岗位之间缺少牵制性、职责很难划分。再加上企业在设置组织机构时缺乏合理性,导致同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和交流,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效果。
(二)缺乏科学的内控理念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建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在企业中开始尝试应用内部控制建设制度。但是中小企业在应用内部控制建设制度的过程中,并不具备科学的内控理念,也没有从自身企业文化和经营发展情况出发,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内控制度,而是盲目引入和借鉴大企业及上市公司的内控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并不能够获得实际的效果。最为明显的问题是,在中小企业中,管理者依然最具权威,人治化现象依旧存在,裙带关系、亲属关系颇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由此可见,虽然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内控意识,但是在应用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内控理念,没能够发挥出内部控制建设的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部控制建设起步的时间比较迟。而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开始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时间就更延迟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中小企业中,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内部控制建设制度,例如岗位分离、授权审批等制度已经开始应用,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水平。但是内部控制制度仍旧不够全面,并未形成完善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高水平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能够对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能够为企业的长远经营发展提供保障。而通过调查研究不难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内部控制制度过于片面化,将财务制度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第二,内部控制制度过于广泛化,也就是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内控制度,内容过于空洞,缺乏针对性。这两种内部控制制度都无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由此可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迫在眉睫。
(四)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差
中小企业除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存在较大的问题之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弱也是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保证内部控制建设取得良好效果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而中小企业一般都是由个人带头所创立的中小型组织,这就决定了创世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也就容易导致企业的事务容易被领导者一言肯定或者一言否定。再加上我国传统因素的影响,在中小企业内部人情关系不可避免,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无法保证。在我国,按制度办事、不顾及人情关系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种人情文化也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增加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无论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多么的科学合理,如果无法深入地贯彻实施下去,也只能是一纸空谈。因此,中小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