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原则下不相容岗位的设置

四、重要性原则下不相容岗位的设置

学校的非营利性造成部分学校对自身财务工作不够重视,部分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较低,除受制于管理层的管理水平、风险意识等诸多因素外,较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大部分学校配备专人的财务岗位相对较少,一人多岗身兼多职、专业性不强的情况普遍存在。为此,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成立教育会计结算中心,在遵循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原则下,对学校日常的、基本的、重要的活动中内控管理设计常见不相容财务岗位职责的设置及岗位兼任进行探究。

目前,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教育会计结算中心区属80所学校财务工作,结合实际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分为两类管理。

(一)纳入教育会计结算中心统一核算,学校设置报账员岗位

坚持学校原财政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学校会计法律主体责任不变的“三不变”原则,实现收支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分配标准统一的“三统一”。学校报账员负责预算编制、用款计划申报、支付录入、凭证生成等工作,结算中心专员负责预算审核、用款计划审核、支付审核、凭证审核、装订、各类决算、教育经费年报编报和财务分析管理等工作,并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指出,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和合同控制,这些业务涵盖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为了确保学校规范办学,需要对上述业务设置不相容岗位。杭州市富阳区教育结算中心根据重要性原则,梳理了以下重要岗位的不相容岗位分离。

1.预算业务控制

预算在单位具有法定效力,贯穿于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中小学校作为政府拨款单位,其经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经费的使用与运作。在预算编制和实施上,许多中小学校都是走个过场,而各单位的管理者也不能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导致了预算的随意化,导致了学校内部不参与,导致了预算执行失控。根据内控制度重要性原则,教育会计结算中心分组设立审核专员,负责本组学校(单位)的预算审核工作,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实现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评价工作的岗位分离,保障预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强对学校(单位)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管理,实现闭环管理体系。

2.收支业务控制

单位的收支业务控制主要是保证收支业务本身的合法合规、及时缴库、及时入账,与资金流转密切相关,是单位运行中的核心业务之一。教育会计结算中心审核专员负责明确本组学校(单位)各收入、支出、票据的管理和使用,对收入实施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根据票据管理制度对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履行规定手续,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实行有效的岗位分离,确保部门重点业务的风险控制,促使单位严格履行签字手续,防止单位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二)不纳入结算中心统一核算,学校财务继续设置出纳、会计岗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实行内控管理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的优化配置,明确各岗位的任职资格,结合财务人员的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职称等因素合理配置,实现人员与岗位的最佳匹配,以此加强监管。

由于编制的限制,中小标准化学校的“一人多职”现象依然突出,工作量很大,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一人多职”的存在,实际是一人承担多个岗位的业务流程,部门之间的制衡机制形同虚设,人为地缩短或跨越必要的业务流程,失去了关键的控制。因此,在高效的部门设置与功能划分上,应充分考虑制约因素的影响,有效地分离相互制约的部门和岗位,可以适当简化业务流程,但不能减少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对于各类授权审批,适当地减少集体决策的金额起点,扩大集体决策的范围,以达到效率和平衡的目的。例如,在人员少、不能一人承担一个职位时,可以安排一个人承担多个职位,但在重要的和有风险的工作中,要把不相容的职位分开。可以采用多人分片、交叉办理的办法,权力下放,责任到人,实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贪污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