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四、国企改革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一)深化国企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要求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经过两年行动,我国国资国企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国资委也在持续加大统筹协调、政策创新与督促引导力度,全力推动国企加快创新升级。而大型央企和国企由于自身的体量规模和资产性质,以及国家宏观层面的高要求和严标准,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国企财务转型是深化改革、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应将国家顶层设计作为企业财务转型的指引与支撑,以此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互补和产业相连,提升企业的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与抗风险能力,引领行业、产业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

(二)管理模式与发展需求脱节,迫使国企必须主动转型

我国经济已全面步入新常态,面对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粗放增长型向集约增长型转变、多元化增长向专业化增长转变、低效型向价值型转变、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等转型趋势,要求国有企业应以创新为动力,高效益稳定发展,并在实现增长的过程中兼顾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国企需将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理念融入财务管理中,实现企业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协调,以财务管理转型引领产业转型,准确研判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共性特征,找准新定位,实现国有经济的转型发展。

(三)推动国企运行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进一步推进和强化财务转型进程和力度后,促使财务管理前移,深入企业价值管理、资产管理与战略管理,更有效地依托财务指标和会计信息,及时反映企业运行系统中的决策制定、业务经营、内部控制、生产组织、产销衔接、资源利用等板块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并主动开展价值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组织和有效运转。财务管理转型可有效推动国企运行系统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发展提供过程指导、决策支持和收益管理,将企业控制的各类资源转化为增值资本,实现价值创造和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