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库存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三、改善库存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规范收、发、存的程序和管理制度。根据各类存货的采购间隔期和即时库存量,结合企业的销售及排产计划,有效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做到合理采购,既要避免库存积压,也要避免库存不足。

(1)为加强库存管理,制定存货管理目标(如库存周转天数),并分解到各部门,最后落实到个人,通过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来实现目标。年初制定库存管理预算目标,每月或每季度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年末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充分调动大家对存货管理的积极性,实现管理目标。

(2)负责仓库管理的人员,至少每月出示库龄分析表,每周出高库龄物料跟进表;对重要产品和物料,各经手责任人每天实时把控库存信息;负责计划采购的人员,紧密根据即时库存排产、采购。集团企业内部之间要实现库存物料信息共享,如有物料需求,优先消耗集团现有库存。

(3)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应保持沟通,销售、仓库、采购、计划、财务等部门,应从企业总体战略角度考虑,销售要沟通客户和成品仓库,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库存信息;采购人员要沟通供应商,联系交货期信息,并与材料仓库管理人员沟通,及时做好采购计划;财务人员根据采购、销售计划,制订资金计划,确保资金收支平衡。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充分协作,及时沟通交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简化流程操作,通过业财的高度融合,实现库存及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

(4)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流程等相关内容,核查存货数量及质量,及时发现存货减值、损毁问题。每月根据物料属性、重要程度等,按比例抽盘;每半年根据实际,全盘或加大比例抽盘;年末要确保实现全面盘点、清查。盘点过程中,不能单纯进行数量盘点,一定要关注库存存货的质量、安全,还要关注库龄、周转率等深层次问题。盘点后,要出具书面清查报告,对于盘点清查中发现的存货盘盈、盘亏、毁损、闲置及需要报废的存货,应查明原因,属于人为管理不善的,要落实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对于交货周期长的货物,尽量采取就近、本地化采购性价比高的货物,减少进口物料采购,避免采购价格高企,且交货期长,加强供应商的管理,降低最少送货量,并增加送货频次等。

(6)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的价格差异大的同类物料,应结合企业实际,要区分物料储存管理,避免账实差异,维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使企业的日常存货管理和经营业绩有所保障。对于临时集中领料,并存放在工作现场未使用的,且数量较多、金额较大的,月末应重新加以盘点,然后做红字领料冲回,确保正确计量成本,并与当期产量匹配。企业拥有多个仓库的,对于容易混淆的物料,按物料的最终受益原则,划归各职能仓库保管。

由于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就势必要随时监控市场信息,调整应对战略。既要维持开拓下游客户市场销售业绩,又要管理好上游供应商采购成本,以及控制好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本。供产销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存货,存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充当重要角色。而先进的库存管理,伴随着合理有效的资金运用,无疑会促使资产高速运转,资金快速回笼,犹如人体血液一样健康地畅通流转。企业各部门相关人员应动员起来,每一位员工都应对工作抱着敬畏的态度,部门之间积极配合,站在企业甚至产品整体经营生物链角度上考虑问题,开展库存管理活动,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增加企业整体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