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企业财务转型的对策

三、信息化时代企业财务转型的对策

(一)优化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系统的优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数据传输、存储与处理的成效,企业还需加强投入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大研发软件程序以及升级信息系统、系统配置硬件、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力度,借助现代化数据系统,智能化识别与处理、传输大数据,包括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等类型数据,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打造与其相适应的管理系统,主要负责财务信息安全。

(二)优化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加强调整与重组组织结构尤为关键,如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集中化处理会计核算。为贯彻执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大部分的企业纷纷向国际市场进军,尤其是出口型贸易企业,逐渐向承包海外工程企业过渡,驻外财务人员数量逐年递增,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借助信息技术,与海外驻点衔接,将财务等全部数据安全、快速地传输至企业本部,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信息利用价值显著提高,更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三)积极转变思维观念

首先,加强对财务价值的关注。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综合企业全部数据信息的能力,同时利用战略与商业发展思维去分析与总结现状,为未来企业发展制定方向。作为企业高管,应当积极转变职责理念,不断提高洞察商业机遇以及创新驱动、协调判断等能力,重点关注企业财务价值提升。在此基础上,从调整核算入手,带动企业财务转型升级。

其次,加强注重风险管控。面对庞大的财务管理数据,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等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受虚拟化、开放化网络环境影响,财务数据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黑色与系统设计漏洞产生的不良影响严重,对企业财务工作乃至企业经济都是致命的打击。对此,加强设立远程备份系统、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意义重大,将财务系统处于可控状态。

最后,加强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关注。在集中核算财务的基础上,设立共享服务中心,规范交易过程,整合业务与灵活管理。同时,施以精细化、标准化展开财务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加强财务人员转型

作为财务核算人员,应当注重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以及综合素养、专业技能的提升,如职业道德、协调谈判能力、决策支持能力等能力素养,以及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型。同时,作为商业结构、内部控制等信息化技术人员,应当辅助财务部门进行设计信息化流程、风险预警、资源配置等工作。财务人员应当主动参与到数据分析、信息化设计、绩效评价、软件编程中,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信息化时代的财务决策信息,对历史财务数据的依赖性降低,对竞争对手、商业背景、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策略等分析数据的依赖度提高。但以往的财务体系,财务人员晋升仅停留在财务总监、财务副总岗位层面,既有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此,应当优化财务部门职能、管理模式,鼓励与带动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向战略财务方向迈进,努力挖掘、提高企业价值,包括基于信息链条的财务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