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路径

二、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路径

(一)着力增强企业对信息化的使用意识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信息化的使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的问题,应从思想意识领域着手,增强人们对信息化的使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质量提升方面的重要意义,具体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政府相关部门要对企业发展进行相关指导,针对当前信息化的时代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上对管理会计发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领企业更好地运用信息化,以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效率与水平提高。其次,从企业自身来说,企业要以领导者为切入点,着力提高企业领导者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企业领导者在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给予管理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充分结合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确保管理会计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能够取得新进展和获得性突破。

(二)确保理论和实践统一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存在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企业自身必须充分意识到实现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重要意义。企业要意识到在创新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将相关理论创新投入到企业发展实践中,对理论创新投入实践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此外,我国在研究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要避免照搬照套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而要在最大程度上结合我国实际发展需求,开展管理会计理论创新发展工作,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创新能够投入到实践中。在实践运用方面,企业要运用信息化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是新时代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信息化能够有效实现对海量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提取,运用其中的关键信息为企业财务政策制定、相关发展战略决断和发展方向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会计工作队伍

在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会计工作发展质量的提高不能通过大批量更换原有工作人员的方式来实现,因为管理会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会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并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补充其理论知识,更新其知识结构。就目前来说,企业可通过聘请专业权威人士开展讲座和培训的方式,对原有的管理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从信息化的使用方面不断提高原有工作人员的管理会计工作能力,使其可以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运用好信息化相关手段。例如,企业可以在对原有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培训的过程中,着力培训企业工作人员深度挖掘数据的能力,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不断加强新时代企业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对数据库平台的建设,提高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能力,给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人员自身来说,在信息化背景下,其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对新产生的知识及时关注和积极学习,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掌握新的管理会计相关知识,进一步适应信息化时代管理会计新的工作方式。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的方式提升管理会计工作人员队伍质量。优秀人才的引进有利于给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工作思路和新的工作方法,推动管理会计工作不断开拓新境界。但是,企业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好被引进人员理论知识方面与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关系,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所引进的优秀人才既具备高水平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又能将相关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推动企业管理会计实际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