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三、公立医院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平衡计分卡考核的重视和正确认识

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者理论上认可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方法,但是他们对平衡计分卡考核还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在实际考核中也未对这种评价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很多科室医护人员经过多年的传统绩效考核,已对原有的考核内容形成了思维定式和工作习惯,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个别基层人员也可能会为其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指标选取和量化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在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中,除了财务指标以外,其他3个方面的评价指标都难以进行合理量化。尤其是对于部分很抽象的非财务指标的量化工作非常困难,如客户指标中的客户满意程度和客户保持程度如何量化,员工的学习与发展指标及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如何量化等,使得评价人员在选择和量化非财务指标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三)考核投入成本较高,时间较长

平衡计分卡要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进行考核,并为每个方面制定详细而明确的目标和指标,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和时间把它分解到部门,并找出恰当的指标。公立医院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务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去构建和执行,大约花费3~6个月的时间去执行,后期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调整和修正,使其规范化。这就需要医院在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总结、评价的过程中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

(四)平衡计分卡指标数量多,考核较复杂

公立医院内科与外科、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其考核的指标与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临床科室,有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指标数量过多,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很难做到真实、明确。平衡计分卡涉及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4套业绩评价指标,如果指标之间不是呈完全正相关的关系,在评价最终结果的时候,应该选择哪个指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果舍掉部分指标的话,是不是会导致业绩评价的不完整?这是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时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