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财务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共享缺乏认知与重视
信息化时代下,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企业需要迎合新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不断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与创新,保障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模式能够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虽然目前来看,企业在经营与管理中不断调整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从财务共享上来看,企业仍然缺乏准确的认知和应有的重视,给财务共享管理的有效实施与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企业要重新认知财务共享,并给予财务共享建设与创新应有的支持。
(二)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企业在信息化时代下的财务共享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了保障财务共享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能够达到理想的财务共享管理效果,需要企业能够综合财务共享管理需求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在制度的约束与管控下,实现财务共享的标准化管理,保障财务共享工作的质量。从现实来看,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中缺乏重视,还存在管理制度形式化的问题。也就是说,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有关财务共享的相关管理制度,但是制度缺乏精细化,没有深入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可执行度不高,导致企业的财务共享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发挥管理制度对财务共享工作的指导及约束作用。因此,企业应针对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度体系的优化建设。
(三)财务工作模式传统老旧
现阶段,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没有结合财务共享管理的相关要求对财务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导致财务工作的职能作用难以发挥。主要是因为企业在财务共享上的认知有限,未能深入认识到财务共享管理的具体内涵以及财务共享对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具体要求。虽然部分企业也建立了财务共享管理系统,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仍然是按照传统的财务工作流程与财务工作方法,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财务工作模式,造成财务共享管理无法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也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效能的发挥。因此,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财务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改进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迎合财务共享的相关要求,全面提升财务工作质量。
(四)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财务共享管理中,大部分工作都是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以及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另外,在财务共享管理的建设与实施下,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才能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但是目前来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能力水平还不足以满足财务共享管理实施的要求,导致因人员素质问题而影响了财务共享工作的质量。因此,企业应该结合财务共享管理的具体要求,对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加强建设,保障财务共享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能够符合企业财务共享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