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支持政策

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支持政策

(一)一般性政策

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研究调查,我们发现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地方,规模中等或者是比较小的单位面临严重的税收制约经济的问题。在进行整改之前,这种比例约占它们总利润的40%。当经过改革之后,虽然有了一定的好转,不过变化也不是非常明显,仍然面临比较严重的困境。为了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国家或者是国内的一些地方都纷纷研究对策,比如通过不断地调整税率或者是颁布合理的政策调节税收等方法,目的是为更好地解决上述的这种弊端,更好地促进此类型单位的发展壮大。

为了真正地将这类单位的税收降低,美国在20世纪的80年代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把在这类单位就职的人员的个税做了很大幅度的调节,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下降了25个百分点。在20世纪的90年代出台的法律中,规定了国家对这类单位降税的意义。通过这条制度我们得知,这类单位在后续的10年时间里,从税收中获得的效益高达几十亿美元。正是由于节省的这部分资金,使得这类单位有充足的资金可以不断地拓宽业务渠道以及领域,真正地将单位的实际效益提上去,实现发展的最终目的。韩国是凭借减免措施来扶持该类单位进行技术改革,通常是通过直接以及非直接的方式进行的,最主要的是一些政策有减免等。在韩国颁布的法律中明确规定一些具体的减免措施。正是由于这些措施的存在,才在很大意义上促进了韩国此类规模的单位的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我们可以推断,韩国取得的这些显著成就,和他们指定的这些相关政策有非常显著的关联。

(二)选择性政策

通过上述对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在实际的应用中,作用比较大、意义深刻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论述)。

首先,针对这类单位就业的人数来开展扶持。也就是说,这类单位具体为社会设置了几个工作岗、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而采取的扶持行为。比如英国,面对众多的失业人群,他们积极地研究对策。为了有效地给失业群体提供生存方法,国家积极地扶持这些人进行自主创业,而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对这类人群给予一定的补助,具体来讲,对于他们的扶持金额可以高达每星期40英镑。一直到20世纪后期,受到过埃及扶持的单位多达3万个,有效地解决了失业人口问题。

其次,对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支持。为支持中小企业聘用优秀人才并加强职员培训,发达国家(地区)制定了相应的专项政策。如德国各地都有政府部门开办的为当地中小企业培训徒工、对中小企业职工进行知识更新或改行培训的职业教育中心,经费一般来自政府拨款,中小企业只为自己的职工承担部分培训费用。德国政府还帮助中小企业到就近的大企业培训自己的职工,并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据有关资料统计,德国于1994年共办培训班6.5万个,为中小企业培训员工73万人,政府用于培训补贴的支出为1.47亿马克。

再次,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的救助政策。如法国,除了给予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贷款外,还为负债过重、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设立了再投资特别贷款。日本实施了加强中小企业体制的“经营稳定对策借贷制度”,如由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向缺乏资金但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设立互助基金等,以防止由信贷紧缩而导致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和结构性倒闭。为防止中小企业连锁性倒闭,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国民金融公库将向资金周转比较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对因相关企业倒闭而存在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紧急低息贷款等。

最后,为那些受到意外事故或者是各种天灾等因素影响的单位进行资金扶持。在这方面开展得比较优秀的是美国,他们国家对那种原本经济效益非常优秀,但是由于受到一些意外情况或者是天灾等的外在因素干扰阻碍其发展的单位,美国针对这些单位进行实际扶持,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重新谋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