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业财融合研究情况

一、国外业财融合研究情况

国外业财融合理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奎因坦斯(H.W.Quaintance)提出,伴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关于业财融合方面的专著和论文在国内外不断地涌现。美国学者Robin Cooper和Robert S Kaplan(1985)提出的作业成本法成为业财融合理论的基础思路。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始提出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增强企业对竞争环境的预测性,实现业务与财务绩效考核标准的统一。

企业通过加强业财融合管理,能够打破传统业务与财务壁垒,获取多样化、多维度的管理会计信息数据,实现业财信息共享,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为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优化。而基于业财融合的一体化管控模式,能够提升管理决策能力,降低管控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业财融合状态是否能够匹配企业发展,通过对企业业财融合的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示,部分财务人员已经较好地融入业务活动中,但离理想中的状态还有差距;财务人员的能力以及积极性还需要提升。业财沟通效果有待增强,业财沟通是实现业财融合进而推动管理会计应用的前提,要增强业财沟通,就需要利用数据说话,以深加工财务数据、融合分析业财数据等方式增强业财沟通效果。

信息化时代,重复又复杂的财务核算工作可以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财务会计的职责向管理会计过渡,而财务转型也须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业财融合的、不断更新的、具有综合管理性质的新型财务信息系统。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共同实现企业价值目标。企业在实现业财融合的过程中,从数据采集、业务处理、信息输出,到完成决策、实现管控,这个过程离不开高度整合的信息化平台。搭建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体系框架,是企业提高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业财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涵、必要性以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实现业财融合的方法;学者们提出业财融合需要与信息化结合,以期支撑管理层完成决策,做出管控,但业务层面的业财融合体系框架的研究深度需要进一步加深。在信息化条件下,业财融合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方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线下纸质版财务信息资料转为线上多种形态的数据信息;二是从企业各个细节之处收集信息,达到精细化数据;三是实时更新数据,达到动态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