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肉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二、畜肉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西餐中常用的畜肉类原料主要有牛肉、羊肉和猪肉等,往往是经过加工的带骨的或去骨的、整片的或分割成小块的冻肉或鲜肉。冻肉和鲜肉初步处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1.冻肉的解冻工艺

冻肉若暂时不用,应及时存入冷库,使用时再进行解冻,以避免因频繁解冻而造成肉中的营养成分及肉汁的损失。

冻肉解冻应遵循缓慢解冻的原则,以使肉中冻结的汁液恢复到肉组织中,从而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尽量保持肉的鲜嫩。常用的解冻方法如下。

(1)空气解冻法

空气解冻法是把冻肉放在12℃~20℃的室温下解冻。这种方法解冻时间较长,但肉中的营养成分及水分损失较少。将冻肉放在冰箱冷藏室内数小时,然后再取出使用也可以。

(2)水泡解冻法

水泡解冻法是把冻肉放入冷水中浸泡解冻,这种方法简单、解冻时间短,是被广泛运用的解冻方法,但肉中的营养成分及水分损失较多,肉的鲜嫩程度降低。

(3)微波解冻法

微波解冻是利用原料的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产生热量而解冻的方法。其热量不是由外传入,而是从原料的内部产生的,原料解冻后仍然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形状。但解冻时一定要将肉类原料密封后,再放入微波炉解冻。

2.鲜肉的初加工工艺

鲜肉的初加工工艺主要是清洗干净和剔净筋皮,如果暂时不使用,应按照部位的不同,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时,鲜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应尽量减少,否则对肉质的损害会加大。鲜牛肉在5℃以下的冰箱可冷藏3d~7d,猪肉可冷藏3d~4d。如果冷冻处理,冷库的温度要求低于-18℃,肉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5℃以下。一般情况下,冷藏时,温度越低,储藏时间越长。在-18℃条件下,猪肉可保存4个月左右。

3.其他畜肉部位的初加工工艺

对其他(如畜类的内脏、舌头、肝脏等)原料的初加工要仔细,因为这些原料上都带有污物、油脂,有的还带有腥臭气味,如果不加处理,清洗不净,就不宜食用。不同部位的原料质地不一样,初加工的工艺也各不相同。

(1)牛尾的初加工工艺

牛尾的一端比拳头还粗,另一端则像食指一样细,边上的肉也由厚到薄。牛尾外面有一层筋膜,肉里布满毛细血管般的脂肪和筋质;这些脂肪和筋质调节干柴的瘦肉,使其松软和嫩滑。新鲜牛尾肉质红润,脂肪和筋质雪白。以牛尾为主料的经典菜肴有牛尾汤、红烩牛尾等。牛尾的初加工工艺如下。

①剔除牛尾表面的粗筋和脂肪块;

②用手指按住牛尾,找出凹凸感明显的部位,即尾骨连接的关节,然后用刀逐次切开关节;

③把切好的牛尾置于冷水锅中,煮沸焯烫,以除去腥味,捞出洗净备用。

(2)牛仔核的初加工工艺

①将和牛仔核连在一起的喉管割掉;

②将牛仔核放入清水中浸漂、冲洗,直至将血水冲净、颜色发白,以清除积血;

③剥去牛仔核表面的薄膜、脂肪和筋质;

④控干水分,用干净的布包好,用重物压12h左右。

(3)牛舌的初加工工艺

牛舌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舌头,由于经常运动,牛舌布满细细的脂肪,肉质细嫩,松软润滑。欧洲人吃牛舌,熏腌烩炖皆可,甚至灌装出售;韩国人热衷于烧烤牛舌。牛舌的初加工工艺如下。

①用硬毛刷仔细刷洗牛舌表面,把污物清洗干净;用盐水把牛舌头根部的淤血清洗干净,捞出;

②用力剔除牛舌上的筋和多余的脂肪;

③把牛舌置于冷水锅中,煮沸焯烫约1h;

④把煮好的牛舌捞出,趁热从舌根剥起,一直剥到舌尖,将牛舌的粗糙表皮剥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