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热法

一、干热法

干热法是通过空气、金属、食油传热或热辐射的方法将菜肴加热成熟的过程,热源多为明火炉灶、铁板或烤箱,如果在某些特殊热源设备中加热,也有对流的现象。干热法主要有炸、煎、炒、烤、焗、铁扒、串烧等。

(一) 炸

1.概念

炸是把加工成形的原料,经调味,并裹上保护层后,放入油中,浸没原料,加热至成熟上色的烹调方法,以油为传热介质,将热能传导到原料,对流使其成熟。常用的炸法有:

①在原料表层沾匀面粉,裹上鸡蛋液,再沾上面包粉,然后进行炸制。

②在原料表层裹上面糊,然后进行炸制。

2.特点

炸制的菜肴在短时间内用较高的温度加热,使其成熟,原料表层可结成硬壳保护膜,原料内部水分充足。因此,菜肴具有外焦里嫩或香脆的特点,并有明显的脂香气。

3.适用范围

因为炸制菜肴要求原料在短时间内成熟,所以适宜制作粗纤维少、水分充足、质地细嫩、易成熟的原料,如鱼虾类、嫩肉等,也可用于水果类,如苹果、香蕉包裹上蛋液或粉浆,能够保持其水分。

4.操作要点

①炸制的温度一般为160℃~175℃,最高不超过195℃,最低为145℃。

②炸制菜肴不宜选用燃点较低的黄油或橄榄油。

③炸制体积大、不易成熟的原料,要用较低的油温,以便热能逐渐向原料内部渗透,使其成熟。

④炸制有面糊的菜肴也应用较低的油温,以使面糊膨胀,热能逐渐向内部传导,使原料熟透。

⑤炸制体积小、易成熟的原料,油温可稍高些,以便原料快速成熟。

⑥所用的油一定要经常过滤,去除杂质,定期更换。

(二) 煎

1.概念

煎是把加工成形的原料,经过腌渍入味后,用少量的油浸没一部分原料,加热至规定火候的烹调方法,以油和金属为传热介质,将热量传导给食物至成熟。西餐烹调常用平底锅,故煎制时油的深度不要超过原料厚度的三分之一,能够赋予原料表面香脆的口感即可。常用的煎法有以下三种。

①原料煎制前任何辅料也不沾,直接放入油中加热。

②把原料沾上一层面粉或面包粉,再放入油中煎制。

③把原料沾上一层面粉,再裹上鸡蛋液,然后放入油中煎制。

2.特点

直接煎和沾面粉(面包粉)煎制的方法可使原料表层结壳形成保护层,使原料在煎制过程中失水少,具有外焦里嫩的特点;裹上鸡蛋液的方法使原料保持充足的水分,具有鲜香滑嫩的特点。

3.适用范围

煎的方法是使用较高的油温,使原料在短时间内成熟,因此,适宜制作质地鲜嫩的原料,如里脊、外脊、鱼、虾、鸡胸肉等。

4.操作要点

①煎的温度为120℃~170℃,最高不超过195℃,最低不低于95℃。

②煎制形状薄、易成熟的原料,应用较低的油温。

③煎制形状厚、不易成熟的原料,应用较低的油温。

④煎制裹鸡蛋液的原料,应用较低的油温。

⑤煎制含水分多的菜肴的开始阶段,应用较高的油温,然后再用较低的油温使热能逐渐向原料内部渗透。

⑥使用的油不宜多,最多浸没原料的一半。

⑦在煎制过程中,要适当翻转原料,使其均匀受热。

⑧在翻转过程中,不要碰损原料表面,以防原料水分流失。

⑨煎制体积较厚、不易成熟的原料,可在煎制后再放入烤箱稍烤,使之成熟;或者可以在煎制前先蒸制成熟,再下锅煎制表面金黄。

(三) 炒

1.概念

炒是把加工成小体积的原料用少量的油、较高的温度,在短时间内用翻炒的手段加热成熟的烹调方法。

2.特点

炒制的菜肴加热时间短、温度高,而且炒制过程一般不加过多的汤汁,因此,炒制的菜肴具有脆嫩鲜香的特点。

3.适用范围

炒的烹调方法适宜制作质地鲜嫩的原料,如里脊肉、外脊肉、鸡肉及一些蔬菜和部分熟料(面条、米饭)等。

4.操作要点

①炒的温度范围为150℃~195℃。

②炒制的原料要小,且大小、厚薄要均匀。

③炒制的菜肴加热时间要短,翻炒频率要快。

④炒制时油量可根据原料的特点适量增加或减少。

(四) 烤

1.概念

烤是把体积较大的生料,经初步加工成形,加调味品腌渍入味,然后放入封闭的烤炉中,加热至上色,并达到规定火候的烹调方法,以空气为传热介质,通过空气对流使原料加热成熟。常用边烤边旋转的方式,使菜肴均匀受热。

2.特点

封闭式烤法加热均匀,可使菜肴保持其原汁原味,并有外脆里嫩的特点。

3.适用范围

封闭式烤法适宜制作体积较大的肉类、禽类原料,如嫩鸡、外脊肉、羊腿等。

4.操作要点

①烤的温度范围为140℃~240℃。

②烤制不易成熟的原料时要先用较高的炉温。当原料表面结壳后,再降低炉温,使热能逐渐向原料内部渗入。

③烤制易成熟的原料时,可一直用较高的炉温。

④如原料已上色,就要盖上锡纸再烤,防止原料表面已经焦了,而内里不熟。

⑤烤制过程中要不断往原料上刷油。

⑥有脂肪的部位向上。

(五) 焗

1.概念

焗是指把经过各种初步加工成熟的原料,浇上不同的浓少司,用明火烤至成熟上色的烹调方法。焗的时候原料只受到上方的热辐射,而没有下方的热辐射,因此,焗也被称为“面火烤”。焗的传热介质是空气,传热形式是热辐射。

2.特点

由于焗制的菜肴表层盖有浓少司,可使主料保持鲜嫩质地,同时具有气味芳香、口味浓郁的特点。

3.适用范围

焗的烹调方法适宜制作质地鲜嫩的原料,如鱼虾、嫩肉、蔬菜、鲜蘑以及需要快速成熟或上色的原料等。

4.操作要点

①焗的温度较高,一般为180℃~300℃,可移动活动烤盘调节温度。

②烤斗的底层要浇上一层较稀的少司。

③上层的少司要稠些,浇得厚薄均匀平整。

(六)铁扒

1.概念

铁扒是把加工成形的原料,经腌制调味后,放在扒炉上,扒成带有网状的焦纹,并达到规定的火候的烹调方法。传统制作采用的铁扒炉上有若干铁条排列在一起。常用燃料有木炭和煤气。扒制时,先在铁条上烹上或刷上食用油,然后将腌制过的原料放在上面,先扒一面,待其上色至快成熟时再扒另一面。铁扒的传热介质是空气和金属,传热形式是热辐射与传导。

2.特点

铁扒的烹调方法是明火烤制,温度高,使原料表层迅速炭化,而内部水分损失少,因此,扒制的菜肴具有外焦里嫩的特点,且有明显的焦纹和焦香味。

3.适用范围

铁扒是一种温度高、时间短的烹调方法,因此适宜制作质地鲜嫩的原料,如牛外脊、鱼虾、笋、鸡等。

4.操作要点

①铁扒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80℃~200℃。

②扒制较厚的原料要先用较高的温度扒上色,再降低温度扒制。

③根据原料的厚度和顾客要求的火候掌握扒制的时间,一般为5min~10min。

④金属扒条要保持清洁,制作菜肴时要刷油。

(七)串烧

1.概念

串烧是把加工成片、块的原料经腌制之后,用金属扦串起来在明火上烧炙或用油煎制,使之成熟上色的烹调方法。

2.特点

串烧的菜肴都经过腌制,因此口味较浓,并有焦香鲜嫩的特点,形式上也较美观新颖。

3.适用范围

串烧是用高温短时间加热的烹饪方法,因此适宜制作质地鲜嫩的原料,如牛肉串、羊肉串等。

4.操作要点

①串烧菜要求刀口均匀一致。

②原料烧制前要腌制入味。

③肉串不要穿得过紧,以便于加热。

④肉串要穿得平稳,以便于均匀受热。

⑤烧制时要频繁刷油,防止烤焦和加快菜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