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热法

二、水热法

水热法是以水、汤汁和蒸汽为传热媒介,将食品加热成熟的方法,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热源设备,食物原料均不直接接触热源。根据热载体水分子的状态可分为液相水热法和蒸气水热法。液相水热法主要有温煮、沸煮、烩、焖;蒸气水热法主要有蒸。

(一)温煮

1.概念

温煮是把需加工成形的原料放入水或基础汤中,用低于沸点的温度,将原料加工成熟的烹调方法,以水为传导介质,使热量对流、传导给食物,使之成熟。

2.特点

因为温煮使用的温度较低,所以这种烹调方法对原料的组织及营养素破坏很小,使菜肴保持较多的水分,质地鲜嫩,并具有口味清淡、原汁原味的特点。

3.适用范围

温煮适宜制作质地鲜嫩、粗纤维少、水分充足以及需要保持形态的原料,如鸡蛋、鱼虾、嫩鸡以及绿色蔬菜等。

4.操作要点

①根据不同的原料,温煮的温度应掌握在70℃~97℃。一般情况下,原料的质地越嫩,体积越小,使用的温度越低。

②水与基础汤的用量要适当,以刚刚浸没原料为宜。

③烹调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火候一致,根据成熟度不同切配原料,以使原料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成熟。

④烹调过程中可加盖保温,但要适应当打开锅盖,使原料中的不良气味挥发出去。

(二)沸煮

1.概念

沸煮是把需要加工成形的原料,放入水或基础汤中,用微沸的液体将原料加工成熟的烹调方法。其传热介质与传热方式与温煮相同。

2.特点

因为沸煮的菜肴不用浓汁加热,也不用油进行初步热加工,所以烹调的菜肴具有清淡爽口的特点,同时也充分保留了原料本身的鲜美滋味。另外,这种烹调方法对营养素破坏也极少。

3.适用范围

适用广泛,一般的蔬菜、禽肉类原料都可以用沸煮的方法制作;也可用于加工结缔组织较多的原料,如牛胸口、猪前腿等。要求原料本身新鲜。

4.操作要点

①沸煮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或接近100℃。

②水与基础汤的用量比温煮略多些,使原料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③要及时除去汤中的浮沫。

④沸煮过程中,不要加锅盖。

⑤根据原料的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加热方法。

(三) 烩

1.概念

烩是把油煎或汆烫后已初步成熟的半成品原料,放入调好的少司内,加热至熟的烹调方法。汤汁为浓汁,汁量能裹满原料,略有剩余。通常依据少司的色泽不同,将烩分成红烩、白烩、黄烩三种。

(1)红烩

红烩色泽有红褐、褐色等,一般使用番茄酱、褐色少司等来增加色泽。

(2)白烩

白烩色泽乳白,一般使用奶油少司等来增加色泽。

(3)黄烩

黄烩色泽浅黄。它是在白烩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将生鸡蛋、鲜奶油搅拌后,冲入煮沸的奶油少司。

2.特点

烩制菜肴使用的是浓少司,同时使用的调味品种类较多,因此具有原汁原味、口味浓香、色泽艳丽的特点。

3.适用范围

烩制菜肴加热时间较长,并且经过初步热加工,因此适宜制作的原料很广泛,适用于各类动、植物原料。

4.操作要点

①掌握少司用量,以刚没过原料为宜。

②烩制过程一般要加盖,保持原料的风味。

③烩制菜肴也可以在烤箱中进行,烤箱温度一般控制在180℃左右。

④烩制的菜肴大部分要经过初步热加工。

(四) 焖

1.概念

焖是将初步热加工的原料,放入焖锅(罐)内,加入少量汤汁,并盖紧盖子,在烤箱内加热成熟的烹调方法。与烩相比,焖制的原料多呈大块或整形,使用汤汁少(一般没过原料的1/2~2/3),少司多在成熟后再调制。

2.特点

焖法制作的菜肴汤汁被吸收剩余不多,有酥烂、味浓、原汁原味的特点。

3.适用范围

焖制的烹调方法适用范围广泛,可制作鲜嫩的菜肴,也可制作结缔组织较多的菜肴,多选用动物性原料,如禽类、畜类以及个别品种的蔬菜。

4.操作要点

①掌握汤汁用量,一般以没过原料1/2或2/3为好。

②主料在焖制前,要用油进行初步热加工,使其表面结成硬壳,以保持内部水分。

③焖制前先在炉灶上将汤汁加热煮沸,再加盖入烤箱内烤制。

④焖好的主料,若为整形,应在上桌前切成厚片(块)装盘,并浇上原汁。

(五) 蒸

1.概念

蒸是把加工成形的原料,经调味后,放入有一定压力的容器内,用蒸气加热,使菜肴成熟的烹调方法。蒸气是达到沸点而汽化的水。蒸以水为介质传热,其传热形式是对流换热。蒸在加热过程中有一定压力,因此温度略高于沸点。

2.特点

因为蒸的菜肴用油少,同时又是在封闭的容器内加热,所以蒸制的菜肴一般比较清淡,同时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与水煮相比,蒸利用的是沸点高于100℃的水蒸气,使原料更容易成熟。

3.适用范围

蒸适宜制作质地鲜嫩、水分充足的原料,如鱼、虾、布丁等。

4.操作要点

①原料在蒸制前要先进行调味。

②在加热过程中要把蒸锅或蒸箱盖严,不要跑气。

③蒸制要根据不同的原料掌握火候,以菜肴刚好成熟为准,不要过火。

④开盖时要小心,以防蒸气烫伤。

⑤根据不同的菜肴,控制掌握蒸制的时间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