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条 知情权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 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 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法 律〕
1. 《产品质量法》 (2018年12月29日)
第27条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 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 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 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 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 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 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 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 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 限期使用的产品, 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 使用不当, 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 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部门规章及文件〕
2.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 ( 2016年12月14日 银发 〔2016〕 314号)
第14条 金融机构应当依据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特性, 向金融消费者披露下列重要内容:
(一) 金融消费者对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权利和义务, 订立、变更、中止和解除合同的方式及限制;
(二) 金融机构对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
(三) 金融消费者应当负担的费用及违约金, 包括金额的确定、支付时点和方式;
(四) 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否受存款保险或者其他相关保障机制的保障;
(五) 因金融产品和服务发生纠纷的处理及投诉途径;
(六) 其他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就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所要求的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披露或者报告的事项及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金融机构应当提示金融消费者不得利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从事违法活动。
第15条 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信息披露时, 应当使用有利于金融消费者接收、理解的方式。对涉及利率、费用、收益及风险等与金融消费者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信息, 应当根据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复杂程度及风险等级, 对其中关键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说明, 并以适当方式供金融消费者确认其已接收完整信息。
〔案例指引〕
1. 刘某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电信服务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64号)
裁判要点: (1) 经营者在格式合同中未明确规定对某项商品或服务的限制条件, 且未能证明在订立合同时已将该限制条件明确告知消费者并获得消费者同意的, 该限制条件对消费者不产生效力。
(2) 电信服务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未向消费者告知某项服务设定了有效期限限制, 在合同履行中又以该项服务超过有效期限为由限制或停止对消费者服务的, 构成违约, 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邓某诉上海永达鑫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18年第11期)
裁判要点: 汽车经销商对于车辆后保险杠外观瑕疵予以“拆装后保、后保整喷”的维修超出了车辆售前正常维护和PDI质量检测的范围, 经销商对此未履行告知义务的, 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使其陷入错误认识, 属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 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要求经销商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损失的, 经销商应承担车辆三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3. 郑某诉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电信服务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17年第5期)
裁判要点: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市场交易行为应当遵循公平交易原则, 反对强买强卖行为。消费者有权知悉所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手机电信服务提供者为达到电信增值业务推广目的, 事先确定免费体验期, 用户可在该期间内免费体验增值服务。免费期过后, 电信服务提供者对该增值业务进行收费时, 应当得到用户明确的使用承诺, 否则, 电信服务提供者的强行扣费行为侵犯了消费者对所接受服务的知情权, 违背市场公平交易原则。
4. 苏某与徐州百鑫商业有限责任公司百惠超市分公司、徐州百鑫商业有限责任公司侵犯消费者权益纠纷案 (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13年第12期)
裁判要点: 双倍赔偿, 又称惩罚性赔偿, 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重要内容, 即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 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按照法律规定, 消费者享有知情权, 销售者应当真实告知商品的相关信息。所谓欺诈行为,则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 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识表示的行为。因此, 产品标示所显示的生产者不是产品的实际生产者的, 如果销售者对此是知情的, 则其行为构成欺诈, 消费者有权起诉要求销售者支付双倍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