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 新知探究:明晰

板块二 新知探究:明晰

活动一:确定成绩 复习平均数

师:为了小组对抗赛,王艺轩同学每天在家坚持练习,这是她5次的成绩:35秒、34秒、32秒、30秒、34秒。她的平均用时是______秒。

生:33秒?

师:怎么得到的?

生:先求出5次的总时间,再除以5。(35+34+32+30+34)÷5=33

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也能得出33。

师:不论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能算出平均数。

师: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数?

生:计算班级平均分。

生:计算平均身高、平均体重。

师:你们了解得可真多!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均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确定王艺轩同学的成绩,回顾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平均数,感受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活动二:对比发现,理解平均数

师:激烈的小组对抗赛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到小组对抗赛的现场去看一看吧!比赛采用小组抽签形式。一组要和三组PK,看他们的成绩。

一组成绩

三组成绩

师:哪个小组能获胜?算一算。

生:我分别算出了两个小组的总时间。

一组总时间:33+34+35+34=136(秒)

三组总时间:31+33+35+33=132(秒)

三组总时间短,三组胜。

生:我的方法不一样,我算出了平均时间。

一组平均用时:(33+34+35+34)÷4=136÷4=34(秒)

三组平均用时:(31+33+35+33)÷4=132÷4=33(秒)

三组平均用时短,三组获胜!

师:为什么比平均用时也可以定胜负?

生: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所以比平均数也可以。

师:你能从平均数的意义来解释,了不起!不论是比总时间还是比平均用时,谁的用时短谁获胜。比赛结果:

生:三组胜!(齐说)

师:二组和五组也要PK,一起去看看。

二组成绩

五组成绩

师:这两个小组,哪个小组能获胜呢?请你自己独立思考。

生:我认为五组胜。我算了一下总时间,五组的总时间短。

生:我反对!

生:我也反对!

师:那么多人不同意,说理由!

生:五组付乐奕同学请假了,参加比赛的只有3人,而二组参加比赛的有4人,人数不相同,比较总时间不公平!

师:说得有理有据,那我们可以比较什么时间呢?

生:平均用时。

师:对!人数不相同时比较平均用时更公平,计算一下他们的平均用时吧!

生:二组平均用时:        五组平均用时:

(30+32+31+35)÷4       (31+34+34)÷3

=128÷4             =99÷3

=32(秒)            =33(秒)

二组平均用时短,二组获胜!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表格里五组也是4人,为什么你除以3呢?

生:因为五组参加比赛的只有3人,所以要除以3。

师:对!应该用总时间除以对应的人数。比赛结果:二组胜!(掌声)

师:当人数不相等时,我们通过比什么决定胜负?

生:平均数。

师:对!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对抗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通过对不公平的深入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引导学生从平均数的意义来说明道理,平均数可以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师:同学们,因病请假的华容道高手付乐奕,要录制视频参加比赛。请看!他实际用时25秒!

师:我们把他的成绩算上,猜一猜五组的平均用时有什么变化?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

生:变短了。

师:为什么?

生:五组其他3个人用时都是30多秒,现在加上20多秒,平均用时肯定会变短。

师:你的数感可真强!是你说的那样吗?一起算一算。

生:31秒!(31+34+34+25)÷4=124÷4=31(秒)

师:果然,平均用时变短,五组反超了二组。付乐奕同学以非常出色的成绩扭转了局面!(掌声)

师:但他也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有一次比赛他的棋子掉了,请看(视频),结果用时41秒。想一想,如果按这个成绩算,五组的平均用时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变长了!

师:再来算一算。

生:(31+34+34+41)÷4=140÷4=35(秒)

师:果然是这样。对比这两次的平均用时,现在你对平均数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生:我发现当有一个数变大时,平均数会随着变大;当有一个数变小时,平均数也会随着变小。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平均数很敏感,会随着每个数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付乐奕同学的成绩的变化引起平均成绩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敏感性,使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