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鲜明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同时,十分重视以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党的十四大确定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三年时间在广大党员中组织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随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正式出版和《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的增订出版,党中央又提出要把第一、第二、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要求,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这一《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的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1996年,党中央制定了《1996—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点对进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了部署。为了促进理论武装,经党中央批准,由有关部门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要求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为此,中央于1998年6月30日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并于1998年7月17日—7月19日专门召开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要求把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提高到十五大所要求的新水平上。正是在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中,《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等一批纲要面世。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指出:认真学习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一定要完整准确地掌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并同学习毛泽东建党思想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从本世纪20年代初开始,领导人民进行了一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领导人民开始了一场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革命。在这两次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与此同时,开创了党的建设两个伟大工程,第一个工程的理论结晶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第二个工程的理论结晶是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党的建设面对的情况,既不同于19世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事革命活动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国。如何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联系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的实践,独创性地解决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形成了毛泽东建党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关于坚持党对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权的思想;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党员既要有共产主义理想,又要为实现党在当前阶段的任务而奋斗的思想;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党内矛盾,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目的的思想;关于“支部建在连上”,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的思想;关于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思想;关于加强党风建设,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思想;关于执政条件下全党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思想,等等。正是在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社会里,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和白色恐怖下的城市,成功地建设起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这在世界政治史上是罕见的壮举,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面临的环境、任务和党的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内情况讲,要适应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从国际环境讲,要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界,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党的组织状况讲,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在新老交替中空前扩大,构成发生新的变化,教育和管理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在这种情况下,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能够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这是一个非常重大、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紧密联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决了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党的奋斗纲领和历史使命上,强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本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党的性质和建设目标上,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统一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

在党的领导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方的多党制不适合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对党内外任何企图削弱、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必须进行批评、教育以至必要的斗争。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工作状况、组织状况,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强调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如果动摇了,就会动摇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排除干扰,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成果。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新的情况,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全党都要重新学习,善于学习,根本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

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干部队伍要实现“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这要以逐步改革和完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选贤任能也是革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任务。

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强调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搞好党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决不能手软。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

在党的根本宗旨和工作路线上,强调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一个根本问题。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和依靠群众,重视群众的经验,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

在党的制度建设上,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最根本的制度,永远不能丢。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正确集中,防止个人专断和极端民主化。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维护中央权威,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要完善党规党法,使党内生活制度化,保证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问题上,强调党要一管党员,二管干部,首先管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谁违反党章党纪,都要受到纪律处分,不允许任何人干扰党纪的执行,也不允许违纪的人逍遥于纪律制裁之外。必须坚决克服领导上的软弱涣散状态。要用改革的精神做好党的建设工作。

在同外国政党的关系上,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政党的关系。尊重各国党和人民自己选择发展道路,探索解决本国的问题。

正是由于有了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面向21世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领导全党正在继续全面推进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和邓小平党建理论,对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这正是本书写作的动因。本书以《纲要》为指导,同时又是对《纲要》的丰富、深化和拓展。本书参阅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又不乏自己独到之处。本书力求全面性、系统性、深刻性、科学性和可读性。作为党务工作者,能为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的兴起尽点微薄之力,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