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观察,沉着应付

(一)冷静观察,沉着应付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国内形势相继发生了战后以来最剧烈的根本性转折。1989年9月,波兰组建了以团结工会为主的东欧第一个非共产党领导的政府。10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为匈牙利社会党,国家实行议会民主和多党制。11月,保加利亚共产党同意组织联合政府。同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层发生分裂,联邦议会选举产生了“民族谅解政府”。同月,东德被迫开放柏林墙,次年10月,东德并入西德。1989年12月,罗马尼亚政府倒台,原总统齐奥塞斯库被处死,罗共被宣布为非法。1990年初,南斯拉夫实行多党制,战后执政四十多年的南共联盟解体。1990年,阿尔巴尼亚也开始实行多党制。1991年,苏联局势发生剧变。“八·一九”事件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并取得国际社会承认。

邓小平关注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党的命运,早在1989年北京春夏之交那场政治风波之后,邓小平在6月9日接见戒严部队干部时就指出:“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是一定要来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29]这实际上也指明了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的原因,即不但有其国际大气候,而且有各国自己的小气候。

邓小平根据四项原则,不是去干预苏联东欧党和国家的事,而是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正确的方针。1989年9月4日,针对苏联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严重曲折的局势,邓小平说:“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30]

冷静观察很必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会出现什么发展趋势,需要有一个观察思考的过程。因为今天的苏联东欧剧变不同于1956年东欧波匈事件,要复杂得多。邓小平指出:“国际局势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动乱。东欧、苏联乱,我看也不可避免,至于乱到什么程度,现在不好预料,还要很冷静地观察。”[31]1990年3月3日,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他强调说,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他指出,我们可以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妥善把握。

稳住阵脚十分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的冷战随着苏联、东欧的变化行将结束,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又开始了新的冷战。新的冷战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邓小平认为,苏联、东欧的变化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这个变化首先出在内部。他强调指出,发达国家欺负落后国家的政策没有变。西方国家不喜欢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自己要提高警惕,放松不得。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要把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始终放在第一位。他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苏联的旗帜倒不倒,苏联肯定要乱,而是中国的旗帜倒不倒。因此,首先中国自己不要乱,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上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希望。中国稳住了,而且实现了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就会显示出优越性。

我们党要善于沉着应付。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如何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应用的作用,如何发展国际间交往和党际交往,为我国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邓小平指出,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1990年3月3日,他指出:“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这两条要反复讲。具体的做法,还是要坚持同所有国家都来往,对苏联对美国都要加强来往。不管苏联怎样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32]

邓小平的上述方针,被证明是十分正确的,由于我们坚持了这些方针,赢得了主动,赢得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