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 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倡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有力武器。

“批评”与“自我批评”一词,是恩格斯最早提出的。恩格斯1847年12月在《路易·勃朗在第戌宴会上的演说》一文中说:“各国民主主义者的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46]1891年2月23日,他在《致考茨基的信中》谈到马克思对哥达纲领的批评的意义时,又提出:“这种无情的自我批评引起敌人极大的惊愕。”[47]恩格斯认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无疑会使许多人感到不愉快,但这对于党来说,一定要比任何无批判的恭维更有益处”。[48]列宁也不止一次地强调了同样的思想。他说:“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朝气、生气勃勃的政党都是绝对必要的。”[49]他还说:“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50]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

1.开展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毛泽东曾把共产党和国民党从本质上作了比较,他说:“一个共产党,一个国民党,这两个党比较起来,谁怕批评呢?国民党害怕批评,它禁止批评,结果并没有能够挽救它的失败。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因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真理是在我们方面,工农基本群众是在我们方面。”[51]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关于《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不仅首次提出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而且还把有无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到了抵抗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党的肌体、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高度。他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惟一有效的方法。”[52]他还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53]所有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党内批评的实质和重要性。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的。党之所以能够坚强有力,就在于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我们党就是在不断地解决自身矛盾的实践中不断巩固、发展起来的。“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54]党内矛盾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矛盾的实质是无产阶级思想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方法,是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正确地而不是歪曲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有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55]我们要尽可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但是“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56]

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首次提出来的一条正确的方针。他说:“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57]对于犯有错误的同志,在批评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和风细雨,以理服人。严禁打棍子、抓辫子、扣帽子,坚决反对和防止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等“左”的做法。对“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这个工作决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58]1957年,毛泽东在处理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中,又重申了“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也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59]“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具体化。只有坚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才能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反对和防止无限上纲、残酷斗争的惩办主义,也要反对和防止取消积极思想斗争的自由主义。毛泽东指出:“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60]自由主义的根源不外乎是个人主义。毛泽东指出:“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61]实际上,在党内生活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不好,有的人见到损害党的利益的错误行为,采取自由主义态度,不闻不问,不予批评,不作斗争,其原因都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不顾革命利益而产生的。因此,要反对自由主义,必须首先反对个人主义。克服自由主义的根本途径,在于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者都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在于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在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扫除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和平的庸俗作风。

5.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要注意政治。毛泽东指出:“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62]我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完全是为了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和错误,使党更有生命力,使党的领导更加有权威。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党内批评的政治意义,要防止因废弃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使党变得庸俗化。为此,首先就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着眼点放在政治上,放在党的利益和党的原则的立场上。毛泽东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关于党内批评问题,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63]就是说,对于那些原则性错误,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对那些非原则的缺点和问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解决。然而我们在强调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注重政治的同时,决不能随意上纲,而应该实事求是,“党内斗争是什么性质就说是什么性质,犯了什么错误就说是什么错误,讲它的内容”。[64]

6.批评与自我批评,贵在自我批评,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作自我批评。在党内生活中,善于批评和勇于自我批评,两者都是很重要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勇于自我批评更重要。毛泽东很重视自我批评。他不仅把“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而且把“富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的人”,作为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之一。1962年,毛泽东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联系自身的实际着重讲了自我批评的问题。他说:“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要让人讲话,让人批评。”他还在会上带头作了自我批评,并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他还尖锐地指出:“不负责任,怕负责任,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人家总是要讲的,你老虎屁股真是摸不得吗?偏要摸!”[65]毛泽东之所以注重自我批评,这是由党内矛盾的内因外因的关系所决定的。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这是外因,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相当重要的。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很很清楚:“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但是,别人对自己的正确批评能不能接受并认真加以改正;自己有了缺点错误,能不能自觉地、诚恳地、深刻地作自我批评,这是内因。毛泽东讲:“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66]一个勇于自我批评的人不仅会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而且也会勇于并善于批评帮助别人。如果缺乏自我批评,别人一批评,他就会脸红、心跳、不高兴,甚至反感、打击报复。毛泽东特别强调要“富有自我批评精神”,强调“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对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促进党的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毛泽东还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7]

党的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68]正因为如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不应该削弱,而应大大加强,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的思想。

[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3—1094页。

[2]《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99页。

[3]《列宁选集》第2卷,第137、142页。

[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4页。

[5]《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6—297页。

[6]《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5页。

[7]《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0页。

[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9]《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8—289页。

[10]《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3页。

[1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14页。

[1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

[13]《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14、820页。

[1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791页。

[15]《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20页。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17]《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19页。

[18]《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1—112页。

[19]《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798、797页。

[20]《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18—819。

[2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279页。

[2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4页。

[23]《刘少奇选集》上卷,第59页。

[2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04页。

[25]《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31页。

[26]《列宁全集》第26卷,第300页。

[27]《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03页。

[28]《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10页。

[29]《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52页。

[30]《列宁全集》第32卷,第200页。

[3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39页。

[3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6页。

[33]《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51—352页。

[3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页。

[35]《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60页。

[36]《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73页。

[37]《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8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178页。

[39]《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34页。

[40]《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22页。

[4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37页。

[42]《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11页。

[4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8页。

[4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18页。

[45]《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71页。

[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23页。

[4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7页。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399页。

[49]《列宁全集》第8卷,第421页。

[50]《列宁选集》第4卷,第213页。

[51]《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10—411页。

[5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6页。

[53]《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04—1005页。

[5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6页。

[55]《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39页。

[56]《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80页。

[57]《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27—828页。

[58]《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28页。

[59]《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9页。

[60]《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360页。

[6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360页。

[6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92页。

[63]《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91——92页。

[6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8页。

[6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22页。

[66]《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2页。

[67]《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38—1439页。

[68]《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