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二)要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综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为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在《共产主义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科学地论述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相互关系,指明了领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集团,从而确立了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并以其坚决地遵循这项原则、始终维护领导集体权威的出色行为,为无产阶级政党树立了光辉典范。斯大林在领导苏联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曾就为何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提出过一些非常正确的思想观点。然则,斯大林在长时期的实践中,恰恰正是犯了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错误,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挫折,带来了灾难,留下了深深的隐患。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陈独秀、王明、张国焘等人都是搞家长制的。”他们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从遵义会议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直比较注意实行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生活比较正常。可惜,这些好的传统没有坚持下来,也没有形成严格的完善的制度。”“从一九五八年批评反冒进、一九五九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40]毛泽东在晚年违背了自己一度倡导和坚持的集体领导原则,最终免不了重蹈斯大林的覆辙,导致“文化大革命”这场历史悲剧的发生。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个人的经验和智慧总是有限的。正确的领导决策和思想主张只能来自广大群众的实践,来自集体的经验和智慧,即使是经验很丰富、才能很高的伟大人物,如斯大林、毛泽东等,也不可能熟悉一切领域的问题,也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去联系广大党员并通过广大党员联系人民群众,依靠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保持正确的领导;而当他们一旦脱离集体,脱离广大党员和工农群众,自我封闭,就不可避免地会逐渐使自己的头脑僵化起来,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偏差失误,甚至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灾难性后果。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邓小平在论述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时,反复强调要反对“家长制”、“一言堂”,强调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原则。根据他的思想主张,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鲜明地提出:“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十二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吸取斯大林、毛泽东晚年违背自己倡导的集体领导原则的沉痛教训,一方面,邓小平并不一般地、笼统地谈论集体领导问题。他认为,集体领导原则的贯彻执行,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思想品格和工作作风,更应该注重将集体领导这一抽象的原则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制定为周密的、切实可行的、能够在较长时期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条例,通过建立健全能够充分体现集体领导原则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使各级党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约束。另一方面,邓小平又十分重视发挥个人的才能,重视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集体事业的重要作用,重视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相结合。他指出:“我们主张巩固集体领导,这并不是为了降低个人的作用,相反,个人的作用,只有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而集体领导,也必须同个人负责相结合。没有个人分工负责,我们就不可能进行任何复杂的工作,就将陷入无人负责的灾难中。”[41]为了实行这一制度,邓小平主张,党委的工作必须划分为两种,“一种叫日常性质的问题;一种叫重大的问题,或者政策性质的、重大性质的问题”。[42]重大问题一定要集体讨论和决定。决定时要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不能书记个人说了算。而日常性质的问题,则应建立严格的个人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人,权力到人,严格考核,赏罚分明。另外,邓小平还认为,在党的各级领导班子中,一定要树立核心,注意维护第一把手的权威。他讲:“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不仅需要分工负责,而且需要有人负总责。没有小组长,一个小组也不能行动,这难道不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吗?”[43]“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44]在邓小平的倡导推动下,1980年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恢复党的八大所制定的集体领导制度,即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经常工作机构,并且设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进一步决定党中央不再设立党的主席、副主席,只设总书记。总书记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成员之一,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会议,由集体讨论作出重大决策。这样就初步形成了中央领导层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对于健全党内民主,实行集体领导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在此同时,我们党成功地解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长期没有解决好的接班人问题,建立了集体交接班制度,使党和国家的领导权顺利地实现了由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转移,逐步确立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邓小平殷切地期望全党要坚决维护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殷切地期望这一代领导集体要坚持集体领导,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做出实绩。他强调:“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