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

作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行动上坚持民主集中制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邓小平认为,党内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不好,关系到党的盛衰,进而影响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

第一,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需要。邓小平指出,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组织路线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在党内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真正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了一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为了保证这条基本路线长期坚持下去,不仅有赖于全党和广大人民对党的路线的自觉服从与支持,有赖于党的各级组织、国家各级机关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更要靠民主集中制来保证全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致。

第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党的领导,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确保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人手里。邓小平把建设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个前提”之一。他指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他要求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7]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正常的录用、奖惩、淘汰等制度,把干部队伍建设搞活。依靠健全民主集中制,采取民主的方法,就能选准和用好干部,把人民公认的坚持改革开放并有政绩的人选进领导班子。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

第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需要。在执政条件下,共产党的领导面临着新的考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领导工作中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党的建设所要求的抵制和消除各种错误倾向,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任务更为艰巨;经济建设中某些原则如等价交换等对党的集中统一的挑战,对组织纪律观念的挑战以及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等等,都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这些要求,除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党内外充分发扬民主外,再没有别的途径可达到。邓小平一再强调:没有民主,就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就不可能及时发现错误,修正错误,也就不可能有效地解决时代与历史发展所提出的课题和任务。事实告诉我们,不断地提高全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水平,也就是在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中国共产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践证明,如果共产党也取消民主集中制,改为一般的民主制,那就意味着放弃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结果只能导致党的性质的蜕变,从根本上涣散党、毁坏党,这在国际共运史上有着极为深刻的教训。由于民主集中制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到党的性质问题,所以从它的形成之日起,就遭到一切敌对势力的种种非议、责难和诬蔑,甚至有些人企图通过否定党的民主集中制来改变党的性质,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正是因为看到了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有着重大的意义,邓小平总是严肃批驳各种对民主集中制的诬蔑与攻击,反复重申和强调在党内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并积极地将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应当特别提出的是,邓小平做出的表率,对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发展,对加强党的领导,都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