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反对贪污浪费的思想
在毛泽东的廉政思想中,有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反对贪污浪费的论述最多,这是他一生都始终强调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他的廉政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其论述之深刻,见解之精辟,至今还有使人振聋发聩的作用。
毛泽东亲眼目睹过中国封建社会行将没落时的种种丑恶和腐朽现象,也亲身感受过国统区“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6]的黑暗与腐败。他曾在《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中愤怒指出:“抗战以来,有发国难财至一万万元之多者,有讨小老婆至八九个之多者。举凡兵役也,公债也,经济之统制也,灾民难民之救济也,无不为贪官污吏借以发财之机会。国家有此一群虎狼,无怪乎国事不可收拾。”他大声疾呼:“为挽救国家崩溃之危机起见,亟宜断行有效办法,彻底取缔一切贪官污吏。”[7]由于他对旧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所以他决心要“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8]
在如何厉行廉洁政治,勤俭节约,反对贪污问题上,毛泽东有许多深刻论述。
他从党的宗旨和人民政权的性质出发,要求历届人民政权及其工作人员廉洁奉公,坚决反对贪污和浪费。在1934年1月召开的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强调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9]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41年5月1日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10]在建国初期由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中,更进一步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
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倡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在革命战争年代,当根据地的财政十分困难的时候,毛泽东指出:“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11]建国之初,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毛泽东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12]当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以后,毛泽东仍然认为:“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我们的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懒则衰,就不好。”[13]因为“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14]毛泽东之所以一再强调勤俭建国、厉行节约,是因为他对中国“一穷二白”的国情有深刻的了解,同时还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15]
他从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出发,号召全体党员和干部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对共产党员来说,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才能焕发出高度革命热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朝着党指引的目标不断前进。毛泽东从这一观点出发,针对革命在全国胜利后一部分同志斗志衰退,追逐名利的现象,反复强调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重要性。1949年10月26日,他在《给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同志们的复电》中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16]1957年3月间,他分别在济南、南京党员干部会上的讲话中尖锐地指出:“因为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拚命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17]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贪污和浪费,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我们党在每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所培育的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穷棒子”精神、大庆精神等,就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为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依靠这些精神,党领导人民群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依靠这些精神,党领导人民群众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