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

一 制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

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政治路线联系在一起的。在党的整个事业中,党的政治路线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前途。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首先着重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即领导全党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是党的建设沿着正确方向不断进步的根本保证。

正确的政治路线来源于对社会基本状况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全面地、深刻地把握和认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引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我国社会又处于什么阶段?对此,从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曾作过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一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我们曾一度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还曾在较长时间里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激烈斗争的“过渡时期”。基于上述错误判断,“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邓小平在总结上述错误认识和“左”的方针政策带来的严重危害中,提出了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他指出:现阶段,我国一方面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很不成熟,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社会主义制度也很不完善。由此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始终不渝地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是党在新时期的首要任务。过去,我们所以长期地把发展生产力推到次要地位,所以犯了急于求成、盲目求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就在于对我国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认识不清,对我国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估计不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确立,为我们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正确路线的制定,一方面来源于对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科学分析,另一方面,还来源于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理性问题的正确认识。多年来,我们所以制定了许多脱离国情的“左”的政策,从理论上讲,就在于我们离开了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邓小平正是通过深邃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这一科学概括,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点;突出强调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这一理论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正是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和当代中国国情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诚如邓小平所说的:“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3]“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4]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国情,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成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要坚持和实行的政治路线。

邓小平反复讲:“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5]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克服种种困难,经受风险考验,实现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在任何时期,特别在关键时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政治坚定,没有偏离党的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最可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来之不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和失败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和前进中,经过认真的总结而取得的。它凝结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也凝结着邓小平对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