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更加强调这一主张

(三)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更加强调这一主张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建设成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在这个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实行互相监督”?邓小平在1979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作了十分肯定的回答:“在当前新的长征中,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引下,实行互相监督,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对于增强和维护安定团结,共同搞好国家大事,是十分重要的。”[31]后来,他又多次谈到他的一贯主张,以至于我们不能不指出:这一主张也是他所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他的正确主张。

第一,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实现这一艰巨任务,离不开监督。毋庸讳言,开放、搞活,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这些“坏的东西”在党和政府中表现为各种腐败现象,例如极少数人拿着这个权力侵占群众利益,搞生活特殊化,甚至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又如: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此外,还有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以权谋私。所有这些现象,邓小平还在1979年、1980年就指出来了。可是,由于我们的一些同志“多年来”“对腐败现象警惕不足”,“纠正的措施也不得力”,以致在相隔十年左右的1989年邓小平又不得不严肃指出“腐败现象很严重”,[32]我们必须“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33]他把“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出来,“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而是“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34]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他再一次强调这一战略思想:“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35]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呢?邓小平继而指出:“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36]这里所说的法制,当然包括一系列监督制度。只有实行严格的监督,“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严格禁止坑害勒索群众”[37]才不致成为空话。

第二,加强监督,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38]邓小平一向十分重视民主,还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就发表过这样的精辟议论:“我党要善于在一切工作中,一切运动中,大大发扬大众的民主主义作风,与一切不民主的现象作斗争。有了民主主义作风,才有广大的群众运动;有了广大的群众运动,才有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党。”[39]全国解放以后,他不失时机地向全党发出号召:“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40]改革开放之初,他在阐述四项基本原则的时候也不忘记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41]但是,由于“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42]也由于“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43]因此,“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权力过分集中”、“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等现象在我党历史上都出现过,这一切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领导我们党重新制定一系列新的政策,但“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44]如何“发展民主”?邓小平还在50年代就指出:“必须加强党的和国家的监察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官僚主义现象,对于违法乱纪和其他严重地损害群众利益的分子,及时地给予应得的处分。”[45]广泛实行互相监督,“使党的和政府的下级组织,有充分的便利和保证,可以及时地无所顾忌地批评上级机关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使党和国家的各种会议,特别是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充分反映群众意见、开展批评和争论的讲坛”。[46]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他又提出:“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47]“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48]在这里,邓小平虽然没有讲到“监督”两个字,但这两个字难道不是呼之欲出吗?什么东西最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是社会主义监督。有效的监督总是既体现民主,又体现法制;社会主义监督既有赖于社会主义民主,又有赖于社会主义法制,任何离开民主或法制的监督都只能是名存而实亡。社会主义监督离不开民主,但其施行的结果又大大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管理及整个社会生活都实现民主化。

第三,让人民实行监督,是实现全体人民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公民的监督权利,曾多次呼吁:“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49]“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利,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50]批评、申诉、控告、检举等形式的监督,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民主权利。对于这些民主权利,邓小平强调:不仅“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51]而且应该让群众有充分的权利和机会,表达他们对领导的负责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他提倡“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他还严肃指出:“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52]邓小平以精练的语言概括了人民的监督权利,表达了老百姓的心声。

邓小平指出,在新形势下我国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化建设。可是,搞四化建设需要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种政治局面如何形成呢?邓小平又指出:“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种公民权利,健全革命法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打击一切敌对力量和犯罪活动”,这样,就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