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是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的重要途径

三 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是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的重要途径

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团结统一,只有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的斗争才能实现。毛泽东认为,党内矛盾,主要是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党内斗争,主要是“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由于党内矛盾本质上是属于思想性质的矛盾,因此解决这种矛盾的斗争,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斗争。刘少奇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在党内,由于同志间原则上的分歧与对立,虽然可以发展到政治上的分歧,在某种情形下,甚至不可避免地发展到党内组织上的分歧,但是它的实质,它的内容,基本上还是一种思想斗争。”[10]毛泽东通过总结我们党的发展历史经验明确指出:“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11]他还说:“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要同‘左’倾机会主义作斗争,另一方面,它又要同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不同这些危害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有害的倾向作斗争,并且彻底地克服它们,正确路线的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12]因此,毛泽东主张在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并号召每一个党员都要拿起这一“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13]

“批评要注意政治”——开展党内斗争必须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正确地开展党内斗争和处理党内矛盾,目的是为了形成和坚持党的正确的纲领、路线,以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而“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批评的目的是增强党的战斗力以达到阶级斗争的胜利,不应当利用批评去做攻击个人的工具”。而“关于党内批评问题,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好的危险。纠正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4]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党内开展批评斗争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的缺点和不足,如果不是与政治的组织的错误有直接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政治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内斗争中,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同任何有违党的基本路线的各种错误思想作坚决斗争,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阳奉阴违的丑恶现象。如果在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讲原则,掩盖矛盾,回避斗争,放任自流,就是党内的自由主义,就将严重地破坏党的团结统一。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这是毛泽东在总结我们党内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进行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这篇著名讲演中,针对历史上存在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的错误,首次明确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对待犯错误同志的正确方针。延安整风就是坚持这一正确的方针,解决了党内教条主义者和广大党员群众之间的矛盾,教条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我们党历史上运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身矛盾的一个成功范例。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中,又把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丰富思想,概括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即“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15]为贯彻“团结——批评——团结”这一基本方针,毛泽东还提出过与这一方针紧密相关的一系列原则和要求,如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对犯错误的同志要一看二帮,要允许犯错误,也允许改正错误;在党内斗争中要注意保障党员权利,实行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进行党内斗争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正确反映了党内矛盾的发展规律。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发言时,又进一步谈到了促进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他说:“在团结问题上我想讲一点方法问题。我说对同志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不是敌对分子、破坏分子,那就要采取团结的态度。对他们要采取辩证的方法,而不应采取形而上学的方法。什么叫辩证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加以分析,承认人总是要犯错误的,不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否定他的一切。……对犯错误的同志第一是要斗争,要把错误思想彻底肃清。第二,还要帮助他。一曰斗,二曰帮。从善意出发帮助他改正错误,使他有一条出路。在各个策略阶段上,要善于斗争,又善于妥协,现在回到同志关系,我提议同志之间有隔阂要开谈判。也就是说,在不损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下,接受人家一些可以接受的意见,放弃自己一些可以放弃的意见。这样我们就有两只手:对犯错误的同志,一只手跟他作斗争,一只手跟他讲团结。斗争的目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叫原则性,这是一只手。另一只手讲团结。团结的目的是给他一条出路,跟他讲妥协,这叫做灵活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这是一种对立面的统一。”[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