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

(六)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

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从根本上说,一是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防线,二是要靠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和监督。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已经证明:政治素质高的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即使党和政府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完善,留下缝隙和漏洞,他们也决不会去钻改革的空子;政治素质不高的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即使党和政府颁布的改革开放政策很完善,他们也总会不惜以身试法拼命地钻政策的空子。

“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人手”,[72]这既是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对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1989年3月,邓小平在谈到改革开放十年的失误时说道:“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工作,提倡艰苦奋斗。”[73]

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74]邓小平极为强调要搞好制度和法制建设。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75]邓小平的这一科学论述,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依靠法制开展反腐败斗争,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邓小平强调法律法规要“在执行中间逐步完备起来,不能等”。“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不能用‘大鸣大放’的做法。”[76]一定要有步骤、有领导地进行,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从不尽完善到日臻完善。邓小平清醒地看到,法制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因此,“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77]要坚决革除现行制度的弊端,解决好“权力过分集中”、“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问题,必须保持制度和法律的严肃性和完整性,“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78]这样,才能形成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执法、人人护法的局面,才能不断规范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才能对执法执纪人员进行有效监督,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有法不依,等于无法。要保证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严格执行,充分发挥法规在惩治腐败中的威慑力量和规范作用,卓有成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就必须做到像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79]

邓小平反腐败的策略思想,高屋建瓴,博大精深,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不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总是从宏观、大局着眼,抓住问题的内在联系和最本质的东西,围绕主旨展开充分论证,既具有令人折服的说服力和很高的理论深度,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我们进行反腐败斗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思想理论宝库。可以相信,只要坚持用这一理论指导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就一定能够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并夺取最终的胜利。

[1]《人民日报》1997年9月12日。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7页。

[3]《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55页。

[4]《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58、159页。

[5]《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02页。

[6]《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2页。

[7]《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4页。

[8]《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70页。

[9]《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71页。

[10]《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30页。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页。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4页。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5页。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7页。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7、218—219页。

[16]《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6—337页。

[17]《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8页。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2页。

[1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5页。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2页。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

[2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7页。

[2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6页。

[2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3页。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4页。

[2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8、379页。

[27]《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7页。

[2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3页。

[2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1页。

[3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0页。

[3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5页。

[3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7页。

[3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

[3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3页。

[3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

[36]《扎实 深入 有效——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专辑》,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3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页。

[3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4页。

[3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

[4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6页。

[4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12页。

[4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页。

[4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9、10、11页。

[4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页。

[45]《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页。

[46]《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7页。

[4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9、196页。

[4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5、344页。

[4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7、379页。

[5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6页。

[5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3页。

[5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4页。

[5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7、164页。

[5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4页。

[5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5页。

[5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5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8页。

[5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

[5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6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6页。

[6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8页。

[6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8页。

[6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页。

[6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2页。

[6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7页。

[66]《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9页。

[67]《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5页。

[6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5页。

[6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3页。

[7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页。

[7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页。

[7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

[7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0页。

[7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页。

[75]《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

[76]《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5、257页。

[7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3页。

[7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6页。

[7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