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一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毛泽东对党的团结统一在保证党的事业胜利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提得很高的,把它视为全党同志都必须珍爱的无价之宝,认为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最基本条件。

1937年5月2日至14日,中共中央为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而斗争,在延安召开了党的苏区代表会议。毛泽东在会议的第一阶段(3日至9日)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和《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结论。在结论中,他谈到了党的建设问题,主要是干部问题、党内民主问题和全党团结问题。在谈到民主问题时,他要求“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1]在谈到全党团结问题时,针对大会中政治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已经通过说明归于一致,1935年至1936年间党中央路线和张国焘退却路线之间的分歧,也已经因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的会合而得到合理解决,指出“党已经团结得很坚固。这种团结是当前民族和民主革命的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只有经过全阶级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2]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于1938年9月29日开幕,毛泽东在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10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毛泽东更深刻地谈到了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性。他说:“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抗日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最基本的条件。经过了七年锻炼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学到了如何团结自己的许多方法,已经老练得多了。这样,我们就能在全国人民中形成一个坚强的核心,争取抗日的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同志们,只要我们能团结,这个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3]

1943年5月28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向全党发出语重心长的要求:“一种是党内的团结,一种是党与人民的团结,这些就是战胜艰难环境的无价之宝,全党同志必须珍爱这两个无价之宝。”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时,更豪情满怀地说:“同志们,我们的大会闭幕之后,我们就要上战场去,根据大会的决议,为着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为达此目的,我们要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我重说一遍,不管什么阶级,什么政党,什么社会集团或个人,只要是赞成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的,我们就要加以联合。为达此目的,我们要把我们党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纪律的原则之下,坚强地团结起来。不论什么同志,只要他是愿意服从党纲、党章和党的决议的,我们就要和他团结。我们的党,在北伐战争时期,不超过六万党员,后来大部分被当时的敌人打散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不超过三十万党员,后来大部分也被当时的敌人打散了。现在我们有了一百二十多万党员,这一回无论如何不要被敌人打散。只要我们能吸取三个时期的经验,采取谦虚态度,防止骄傲态度,在党内,和全体同志更好地团结起来,就可以保证,不但不会被敌人打散,相反地,一定要把日本侵略者及其忠实走狗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并且在消灭他们之后,把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建设起来。”[4]正是由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党的延安整风和“七大”,全党实现了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坚强团结,并广泛地团结了全国各族人民,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以后,毛泽东仍然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毛泽东建议起草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破坏党的团结,就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帮助敌人来危害党的生命。”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的六亿人民正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地进行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5]

总之,高度重视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作用,要求全党始终珍惜党的团结统一,是毛泽东一贯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