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形成阶段
1937年9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中央决定正式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设在延安。在此后的十余年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国革命的总后方,边区政府成为我党领导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试验田”。由于这一时期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所以毛泽东能在这里集中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他的廉政思想也在这个时期逐步得以形成,其主要标志是:
1.在政府的廉政制度建设上,毛泽东开始了进一步探索,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民主制度。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先后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纲领性文件和法规以及“普选制”、“三三制”等民主制度。在这些文件、法规和制度中,对廉政问题都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如《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的第十一条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第八条都是专门针对廉政问题而制定的。由于边区政府实行廉洁政治,所以边区民主空气浓厚,人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到处充满着奋发有为、积极进步的盎然生机,它和国民党统治区委靡颓废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2]正因为如此,陕甘宁边区代表着中国的前途和希望,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了宝塔山下。
2.为了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毛泽东还亲自处理过黄克功逼婚杀人等案件,发动并领导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整党整风运动,克服了党内严重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抵制了人们从国统区带来的一些腐朽生活方式和腐化作风,从而保证了党的思想和组织的纯洁性,也保证了边区政治的清明廉洁。
3.毛泽东在理论上对廉政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从而形成了他的廉政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在延安撰写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其中许多都论及廉政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等文中,毛泽东比较系统地阐述和论证了“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厉行节约、反对贪污浪费”、“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是廉洁奉公的模范”以及“精兵简政”、“以民主制度保证廉政”等观点和思想,从而比较完整地形成了他的廉政思想的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