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提出“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

一 明确提出“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

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党,要肩负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就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在提出正确的政治任务、政治路线的同时,提出正确的建党目标,有效地加强自身建设。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和党领导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在不同历史阶段肩负的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深刻总结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中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是一个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规律性概括。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的党。我们党的这个突出特点和优点,既反映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之中,又反映在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之中,而且总是同党实现自己认识上的飞跃和理论上的创造密切联系在一起,同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在一起,同完成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密切联系在一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在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白色恐怖严重的城市中,正确提出和解决了如何建设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如何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化”的党,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包括建党学说,而且围绕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政治路线,出色地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党在这个时期走过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写下的历史篇章是辉煌的。如果在那个时期,党不能正确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那么当时的中国,决不会取得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决不会取得具有世界意义的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候,世界发生了大变化,中国也在发生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环境,党应当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呢?这是时代和人民要求我们党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同志,他在领导全党、依靠人民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始终注意联系确立和执行政治路线,正确解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小平同志就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党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好在新时期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纪律和战斗力,使我们能够胜任对于整个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巨大领导责任。”[2]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党的十二大确定,要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3]这个建党目标,语言简洁明了,内涵丰富而深刻,坚持了党的性质,反映了党在新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使命,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它既同“文革”时期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建党目标划清了界限,又同新形势下出现的企图改变党的性质、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划清了界限,也同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习惯于墨守陈规的思想观念划清了界限。十多年来,邓小平同志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科学地提出和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始终把党的自身建设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成功地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相互促进,都显示出了蓬勃生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集中精力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党的建设不放松。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12月的一次重要讲话中强调:一定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这样的先锋队,必须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强,内部更加团结,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1991年他在建党七十周年纪念会上进一步指出:“在严峻考验面前,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筑起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加坚强的核心力量,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党的伟大使命。”[4]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实践的新经验,提出“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5]这就使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更加鲜明而富有时代特征。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的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的总目标,以最新的科学表述,严肃地提到全党面前,指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6]报告在提出“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这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刻内涵的党建命题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这就使我们更加突出地感到,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和未来,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以新面貌和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去领导人民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不仅对我们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结合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的实际,给党的建设赋予了新的内容。在本世纪最后的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把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进一步确立起来,动员全党为其实现而努力奋斗,是建设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的需要,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需要,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宏伟目标的需要。总之,这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刻的正确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