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团结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

二 党的团结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指出:“党的团结必须是也只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在正确的政治原则和正确的组织原则的基础上的团结。”离开这些根本原则,党的团结就缺乏坚实的思想基础,也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团结。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团结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曾明确地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6]这里讲的思想教育,主要是用马列主义教育党员,武装党员的头脑。在革命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党的任务发生历史转变时期,毛泽东总是指导全党把统一思想认识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他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统一全党,使我党成为有共同思想基础的统一的党,始终保持着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和思想上的纯洁性。即使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党的工作出现失误或犯了严重错误,也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弄清思想是非,把全党思想重新统一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来,从而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继续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纲领路线是全党团结的政治基础。党的团结统一,从政治上讲,就是全党在纲领和路线上的一致。如果没有全党在纲领和路线上的一致,就失去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行动准则,失去了全党团结的政治基础,也就不可能形成全党真正的团结统一。刘少奇在《论党》中强调指出:我们党的团结,不是无原则的团结,“而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上的一致,来作为团结的基础的,而是以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共同信念和共同纲领,来作为团结基础的,而是以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来作为团结基础的”。[7]一个党组织和一个党员能否在纲领、路线上和党保持一致,是衡量他们是否真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否具有坚强党性的主要标志。

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全党团结的组织基础。党的团结不仅要求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还需要有组织上的统一。如果没有组织上的统一,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就不能巩固,党的团结就不能最终形成。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充分意识到民主集中制对发动全党积极性、肃清宗派观念残余,增进党的团结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要达到这种目的,党内的民主是必要的。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在反动和内战时期,集中制表现得多一些。在新时期,集中制应该密切联系于民主制。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用发挥全党的积极性,锻炼出大批的干部,肃清宗派观念的残余,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8]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号召:“我们要把我们党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纪律的原则之下,坚强地团结起来。”[9]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纪律原则,就要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特别是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和决策的有效执行。决不容许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要坚决反对和防止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反对任何分裂党破坏党的派别组织和派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