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进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
艰苦创业是我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备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提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多次强调要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1980年初,他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所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之一,就是“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说:“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55]1989年政治风波前后,他总结改革开放以后的经验教训时,深刻地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56]“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57]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58]“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59]要向人民和青年讲清楚,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艰苦创业,越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倡艰苦创业,才能抗住腐败现象,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提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而且对于新时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振奋民族精神,造就“四有”新人,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们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发扬“五种精神”。他说:“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60]
江泽民同志依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把新时期创业精神的基本内容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邓小平同志提倡的“五种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倡导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是对艰苦创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我们一定要把宣传和弘扬这些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提倡艰苦创业精神,首先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61]各级党政机关、一切企事业单位,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禁讲排场、比阔气和挥霍公款。只要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艰苦奋斗的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在这方面起模范作用,必将在全社会形成艰苦创业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良好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