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宗旨。这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在给同盟者以物质利益方面,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党的最基本的同盟者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党一贯坚持他们的利益,为他们争取利益。党领导了土地革命,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没收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本归国家所有,都是从根本上坚持无产阶级和同盟者的利益。为了给群众谋利益,毛泽东号召全党各级领导关心群众生活。他指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3]只有真正解决了群众的生活问题,满足了群众的需要,群众才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因此,党必须坚持最基本的同盟者的利益,保证他们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上的和物质上的权利,决不放弃他们最基本的权利。如放弃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革命的基本阵营就会遭到破坏,革命决无胜利的可能,党的领导权就是空的。

在中国共产党内,对于坚持无产阶级和最基本的同盟者的利益方面历来没有大的争论,党一向重视这个问题。但在如何对待中间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上,却出现过争论。在大革命后期,由于陈独秀认为民主革命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因而他怕触动资产阶级利益,对当时蓬勃兴起的要求解决土地问题的农民革命采取了消极态度。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又出现过另一种倾向,即过分触动、打击资产阶级利益的现象。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写给中央的报告中就批评了湘南特委执行的“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4]的政策。他指出,对城市中等商人的没收和乡村小地主富农的派款做得太过分。这种过左的打击小资产阶级的政策,把小资产阶级大部驱到豪绅一边。工农武装割据地区最困难的问题,就在于拿不住中间阶级。而“中间阶级之所以反叛,受到革命的过重打击是主因”。[5]毛泽东在率领红军转战赣南、闽西时,曾以红四军的名义多次发出布告,宣布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对普通商人和一般小资产阶级的财物一概予以保护。但1931年以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推行过左的劳动政策和税收政策,把为大城市大生产所订立的《劳动法》搬到经济落后的苏维埃区域,不问企业的工作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机械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青工六小时工作制,并提出过高的经济要求,在有关斗争中举行有害苏区经济疏通的总同盟罢工。其结果是破坏苏区经济,既过分打击了中小资产阶级,也破坏了工农联盟。在农村则实行对地主不分田的肉体消灭政策,对富农分坏田的阻碍生产发展的政策。这些过左的政策把城乡广大可以争取的力量都推到了敌人一边去。毛泽东深刻总结了对待同盟者物质利益问题上的教训,指出工人阶级的利益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有冲突的,“但是民族资产阶级如果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那末,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有了共同的利害关系。人民共和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并不废除非帝国主义的、非封建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工商业,而且还鼓励这些工商业的发展。任何民族资本家,只要他不赞助帝国主义和中国卖国贼,我们就要保护他。在民主革命阶段,劳资间的斗争是有限度的。人民共和国的劳动法保护工人的利益,却并不反对民族资本家发财,并不反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因为这种发展不利于帝国主义,而有利于中国人民”。[6]这样,毛泽东就纠正了土地革命战争时出现的“左”的错误,并全面阐明了党在民主革命整个阶段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由于有了这种正确的政策,就保障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战争时期加入到统一战线中去,保障了统一战线内部不至于分裂。在解放战争时期,少数地区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出现过触犯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现象,因此毛泽东重申,为了争取大多数,“对这个阶级的经济地位必须慎重地加以处理,必须在原则上采取一律保护的政策。否则,我们便要在政治上犯错误”。[7]这种保护政策,不仅为实现党的领导并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鉴于正确对待同盟者的物质利益关系到同盟者的政治态度,关系到同盟者是否愿意接受共产党的主张,跟共产党走,毛泽东把为群众谋取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作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又一基本条件。那么,如何真正做到为群众谋取物质利益呢?

首先,要有正确的阶级分析。在明确了谁是革命的领导者,谁是革命的敌人,谁是革命的同盟者的基础上,确定各阶级的利益关系。对敌对阶级的利益实行打击政策,对同盟者的利益实行保护政策。在同盟者内部,不同阶级又有不同的利益要求,这就要采取协调政策,在不失去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原则下,使同盟者的利益得以保护和发展,以利于共同对敌,以利于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

其次,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都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群众的利益。广大党员干部,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勇于为保护群众利益而斗争。中国共产党能取得今天的领导地位,主要是因为代表了群众利益,受到群众的拥护。因此,必须反对不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甚至把正当的物质利益和谋生手段看成资产阶级思想的“左”倾思想。所有党员都必须明确,任何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是违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同样也会损害党的威信,削弱党的领导。

第三,必须对群众加以政治教育,使群众明确自己的利益与革命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我们必须坚持这条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党的领导。否则,就无法实现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