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教训,发展自己

(二)总结教训,发展自己

邓小平从观察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中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例如,“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33]又如,“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34]“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35]等等。

邓小平指出,不管别人怎样变,我们自己要抓住时机,扎扎实实地抓经济建设,少管别人的事。

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失败,是有深刻根源的,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邓小平根据多年观察,指出首先是经济没有搞好,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上不去。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是致力发展经济的,是注意增强其综合国力的,但是在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性竞赛中,在冷战中过于重视军备竞赛,片面发展军事工业,经济结构失衡,不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使社会主义在和其他国家的对比中,出现了邓小平所说的“一比较就有问题了”的现象。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36]对比来看,我国这些年取得了成功,就在于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他指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闯不过就乱,乱就打内战,‘文化大革命’就是内战。为什么‘六·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37]

邓小平强调,在苏联东欧剧变后的形势下,中国要更加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上是举足轻重的和平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有所作为。什么作为?邓小平认为,我们要在自己不称霸、不当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发展自己的方面,在世界上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中国发展得越有力量,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国际地位也就越高,说话也就越有分量。因此,他要求我们在世纪之交要埋头苦干。

综上所述,邓小平关于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国政党关系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讲,这些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际关系思想的继承、系统化和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从实践上说,这些思想,奠定了新形势下党际关系的基础,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与各国政党关系的发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各类政党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到目前为止,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上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四十多个不同类型的政党和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形成了一个以各国执政党、参政党和重要合法在野党为主要对象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党际交往的新格局,呈现出“知交尽四海,万里有亲朋”的可喜局面。现在正值世纪之交,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要和平、求稳定、谋合作、促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主流。各国政党希望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在迈向新世纪的历史征途上,我们要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党际关系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开拓党的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6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1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

[5]《斯大林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47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

[7]《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9页。

[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1页。

[11]《人民日报》1988年10月18日。

[12]《人民日报》1980年11月25日。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6页。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9页。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1页。

[17]《人民日报》1980年11月25日。

[18]《人民日报》1982年10月26日。

[1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8—319页。

[2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8页。

[21]《人民日报》1987年11月9日。

[22]转引自《邓小平思想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25—626页。

[23]《人民日报》1996年12月20日。

[2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8页。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2页。

[2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4—295页。

[2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0页。

[2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8页。

[2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2页。

[3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1页。

[3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0页。

[3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

[3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

[3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

[3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

[36]《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314页。

[3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