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理论体系有一个很长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这个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概括来讲,毛泽东建党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萌芽产生阶段(1920年—1927年)。这一时期党还处在幼年时期,这就决定了毛泽东建党学说不可能形成。但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确已经萌芽产生,主要表现在:第一,认识到了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重要性,确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第二,认识到了党的性质,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第三,认识到了革命理论对建党的指导作用,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吾党的哲学基础;第四,认识到了政治纲领在建党中的地位,明确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第五,认识到了组织原则在建党中的意义,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这些都是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共产党建设中的运用,表明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开始同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结合,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

(二)初步形成阶段(1927年—1935年)。这是党在创建红军和农村根据地过程中进行党的建设的时期。毛泽东在建党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初步形成了毛泽东建党学说,其主要表现是:第一,指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理,旨在把广大农民出身的党员培育成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第二,提出了组织路线的科学概念,强调要按照党员标准大胆而慎重地从农民出身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第三,指出了开展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问题,强调要把民主生活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结合起来;第四,提出了党的政治工作的原则,强调要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要建立前敌委员会,以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第五,提出了党的建设同红色政权建设相结合的思想,强调要加强对军队和政权机关党员的正确路线教育;第六,提出了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必须反对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以端正思想路线;第七,提出了群众路线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很显然,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的领导的基本思想都提出来了,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

(三)成熟和完备阶段(1935年—1945年)。这一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和完备的时期,也是毛泽东建党学说成熟和完备的时期。毛泽东建党学说成熟和完备的基本标志,主要表现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不仅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路线等科学概念,而且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建党原则,充实和丰富了前两次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许多重要建党原理,从而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建党理论体系。这个建党理论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宗旨等方面,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深刻的分析。比如在党的性质问题上,不仅从时代特点、阶级基础等方面阐述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而且从理论上划清了她同形形色色非无产阶级政党的界限。又比如,在党的指导思想问题上,明确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从理论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阐述。再比如,在党的政治纲领问题上,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纲领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使政治纲领真正成为党的一面鲜艳的旗帜。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党的根本宗旨问题上,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些都说明,毛泽东等同志对建立一个什么样政党的问题,已经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第二,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更有许多新的科学的论述。其一,在思想建设上,从哲学高度深刻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来改造思想和加强党性修养;其二,在政治建设上,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相结合的论断,强调要结合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来加强党的建设;其三,在组织建设上,全面地阐述了党的组织路线,强调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任人惟贤”的路线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其四,在作风建设上,明确提出了三大优良作风,创造了延安整风的好形式;其五,在团结斗争上,提出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强调对犯错误干部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些论述说明,毛泽东等同志对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已经形成一套较系统的理论。第三,在实现党的领导方面,也有许多新的论述。比如,提出了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四项基本条件,提出了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基本原则,等等。从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建党学说在延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成熟和完备的主要标志。

(四)继续发展阶段(1945年—1949年)。这里主要是指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继续发展问题。应该说,这一时期毛泽东建党学说在各方面都有丰富和发展,其中最突出的发展,是如何实现党的领导的问题。比如,提出了实现党的领导的两大基本原则,提出了建立党委会的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提出了党委会的12条工作方法,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论断,提出了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问题,等等。这一切都表明,毛泽东建党学说随着实践的发展在不断发展。

(五)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49年—1976年)。这里主要是指毛泽东建党学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时期,也是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它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第一,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中国各族人民谋利益,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第二,制定和贯彻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是执政党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三,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执政党思想建设的中心环节;第四,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执政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任务;第五,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搞好执政党建设的坚实基础;第六,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和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搞好执政党建设的组织保证;第七,坚持党风建设与廉政建设相结合,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是搞好执政党建设的关键环节;第八,坚持和正确发挥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作用,不断提高执政本领和巩固执政地位,是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以上八个方面,是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受到歪曲和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恢复和发展了这些正确理论,把毛泽东建党学说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以上几个阶段的历史概况可以看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在马列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建党学说既来源于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又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毛泽东同志则是将两者结合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建党学说一旦在实践中产生和形成,并反过来指导党的建设实践,就在党的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毛泽东建党学说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一基本规律以及毛泽东建党学说在无产阶级建党史上的重要地位,还必须进一步研究毛泽东建党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特点。这个历史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我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里实现反帝反封建政治纲领的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这一学说的理论体系必然来源于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实践。正是在这一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党的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党的建设也正是在围绕贯彻这个政治路线的过程中进行的,从而形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原理。第二,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我党在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和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党的学说的许多理论原理必然是对红军中建党经验的科学总结,并且随着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胜利和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三,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我党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党的学说的许多基本原理必然来源于农村根据地的建党实践经验,必然要回答如何把农民先进分子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问题。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理,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第四,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我党在反对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教条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基本原理。否则,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形成具有独创性的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五,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经济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毛泽东建党学说中强调执政党必须把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把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把“反腐防变”和防止脱离群众、必须把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等问题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使毛泽东建党学说在执政条件下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