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七 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观点首先提出的。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把这一路线当作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加以强调,对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50年代,邓小平就对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有过许多论述。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他又进一步发展了群众路线的理论。他指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32]党只有依靠本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呢?

首先,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群众利益、群众意愿作为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指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为依据。我们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要实行改革开放,所以要开展反腐败斗争,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些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一切特权现象,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一切不实事求是的东西,一切消极腐败行为,都是违背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所以必须坚决反对。

其次,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而他的一切设计总是取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正如他自己所讲的,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政策都源于群众的创造,中央加以提炼,作为全国工作的指导,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等莫不是如此。他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将最终决定一切。他满怀信心地讲: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谁也改变不了,因为老百姓不答应。

第三,各项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接受群众的监督。不仅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反腐败斗争要走群众路线,就是历来被视为极其神秘的领域——干部人事工作特别是领导班子配备,也要走群众路线。他多次强调:选拔领导干部“要注意社会公论”,要选用“人民公认”的人;领导机关的各项工作要增加透明度,便于人民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