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一)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毛泽东一生对自己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无论在生活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解放后颇有条件享受的情况下,他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化,并非常注意用自己廉洁奉公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他去世已经二十余年的今天,国内仍不断掀起“毛泽东热”,人们用各种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毛泽东的无限敬仰之情,这除了因为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以外,他廉政为民的优秀品质和崇高无私的伟大人格力量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早在井冈山时期,身为红四军政治委员的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起吃红米饭和南瓜汤,都是每天五分钱的“伙食尾子”;在长征路上,他患有足疾,但经常把配给自己的担架和军马让给伤病员,在“高原寒、炊断粮”的情况下,他同样和战士一起忍冻挨饿;三年困难时期,他常常“几月不知肉滋味”,同全国人民一起勒紧裤带,共渡难关。

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轻名淡利,反对一切特权思想,尤其反感突出个人、脱离群众的做法。据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解放初的一天,中央机关的行政处长拿来一份图纸,要给毛泽东翻修房屋,他当即予以严厉批评:“全国人民捐钱捐物支援前线,你为什么就不想想前线只想到我的房子?我在这里多点一盏灯都舍不得,你就敢花那么多钱?”[27]1950年5月20日,沈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决定在市中心修建一座开国纪念塔,并拟在塔上铸毛泽东铜像。为此,市政府致函中央新闻摄影局,请求代摄毛泽东全身像。毛泽东在来函“修建开国纪念塔”旁批“这是可以的”;在“铸毛泽东铜像”旁批“只有讽刺意义”;并在新闻摄影局的公函上正式批复“铸铜像影响不好,故不应铸”。[28]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得知要在他的家乡建别墅、修公路的事后,立即给湖南省党政负责同志写信说:“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正在进行在我的家乡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29]毛泽东投身革命几十年,领导过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最大的政党和最多的人口,但他却没有留下任何家产。他留给人民和子孙后代的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廉洁奉公的公仆形象和“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无产阶级领袖气派。这是一笔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很好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