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自实践中学,在总结经验中学
关于如何学习,邓小平同志不仅强调从书本上学,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的著作和其他必读的书籍,更主要的是强调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从总结经验中学,而且要把这几种学习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在这方面,他特别赞赏他的亲密战友刘伯承的学习作风,他说:“伯承同志是勤读不厌的模范。他不特重视理论的研究,尤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他常常指导同志向下层向群众去学习,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12]“伯承同志对于自己的使命,是兢兢业业以求实现的。……他对于上级命令和指示,从未粗枝大叶,总是读了又读,研究了又研究,力求适应于自己的工作环境而加以实现,在实行中,且时时注意着检查,务使贯彻到底。‘深入海底’,差不多是他日常教导同志的口语。”[13]邓小平同志是以刘伯承同志为榜样,教导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学习真本事。
邓小平同志光辉的一生,特别重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而且把总结经验看作是重要的领导艺术,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后,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哪一步走得不妥当,就赶快改。”[14]他还说:“我们不靠上帝,而靠自己努力,靠不断总结经验,坚定地前进。”[15]他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非常严肃和认真地总结了建国后近三十年经验的结果,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他认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16]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从总结经验这个角度,回忆对比了党的七大和八大以后我党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他说:“现在这次代表大会和八大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正如七大以前,民主革命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教育全党掌握了我国民主革命的规律一样,八大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中恢复了正确的政策,并且研究新情况、新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正确政策。和八大的时候比较,现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得多了,经验丰富得多了,贯彻执行我们的正确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大加强了。”[17]这是邓小平同志对“两次伟大的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最好的总结。
邓小平同志还阐明了我们对外国经验的正确态度。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要特别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宣告的那样:“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但是,光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吸收国际的经验。“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18]这就是我们对待外国经验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