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非常重视干部的作用。他反复强调干部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论断就是: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对斯大林讲的干部决定一切的名言的延伸和发展。干部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干部问题关系着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把干部问题提到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这样的高度,这是毛泽东根据列宁和斯大林的有关论述以及我们党多年经验所得出的正确结论。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提出以后,事情的成功就取决于组织工作,取决于正确地挑选干部。如果没有一批忠实执行中央指示的各级党的组织和干部,如果我们各级党的组织和干部还充满着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些歪风,中央的正确领导是无法实现的,党的政治路线就会失去意义,就会变成空谈,甚至会有遭到严重破坏的危险性。相反,如果我们的干部能够真诚地拥护党的政治路线,把它当作自己的路线来接受,决心实行它,善于在实践中实现它,能够对它负责,能够捍卫它,那么,党的政治路线就能得到贯彻执行。早在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的结论中,在谈到党的干部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时,引用了斯大林“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并指出:“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又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2]

其次,干部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是毛泽东总结干部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又一重要结论。1956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东欧一些国家不很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这样一套干部。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正是从这个战略高度出发,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我们党革命斗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理论。1964年他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马列主义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就是将来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权能不能继续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手中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不能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的问题。总之,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因此,毛泽东提出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对于我们今天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证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权牢牢地掌握在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手里,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再次,干部问题关系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毛泽东认为,我们的革命依靠干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因为我们党依靠干部,“依靠着这些人而联系党员和群众,依靠着这些人对于群众的坚强领导而达到打倒敌人之目的”。[3]如果“没有一大批这样的干部,工人阶级要求得解放是不可能的……革命也不能成功”。[4]在毛泽东看来,不仅搞革命要依靠干部,搞经济建设同样也要依靠干部。早在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根据地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所作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就指出,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需要有很大数量的工作干部。这不是几十几百人的事,而是要有几千人几万人,要把他们组织起来,训练起来,送到经济建设的阵地上去。他们是经济战线上的指挥员,而广大群众则是战斗员。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讨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时的讲话中,又一次指出我们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

总之,毛泽东重视干部的决定作用的上述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一生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了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充分准备,实践了他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一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