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又不搞群众运动

(四)既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又不搞群众运动

邓小平一贯坚持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反腐败,认为这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他指出:“对贪污、行贿、盗窃以及其他乌七八糟的东西,人民是非常反感的,我们依靠人民的力量,一定能够逐步加以克服。”[60]他坚信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做工作,“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61]反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62]邓小平提出的“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满意不满意”这一告诫,应当作为党和国家公职人员廉洁自律的座右铭。

反腐败不搞群众运动,但这不等于不发动和依靠群众。邓小平指出:“我们说过不搞运动,但集中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还必须发动群众。”动员人民参加,“这本身对人民是教育,同时能挽救很多人”。[63]邓小平的这一科学论述,表明了我们党不搞群众运动但又要发动和依靠群众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建国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靠“群众运动”开展反腐败斗争,不仅容易为坏人所利用,而且搞乱了阵线,伤害了大批好同志,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因此,开展反腐败斗争,既要发动和依靠群众,又不重复走“群众运动”的老路,这才能保证反腐败斗争健康、有序地进行。

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反对腐败,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既心甘情愿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又对共产党反对腐败寄予了无限的信赖和殷切的希望。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反腐败,人民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和支持我们党,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在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反腐败斗争的问题上,要切实纠正和防止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少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生活,碰着问题绕道走,作风浮华,工作不深入,不愿做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二是怕群众提意见,压制民主,搞个人说了算,不接受批评,甚至对当事人进行打击报复。立场问题、思想感情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思想上必然蜕化,行为上难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