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下面讨论微分方程的解法,首先介绍一阶微分方程常用的分离变量法、齐次方程解法、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解法及全微分方程解法(全微分后介绍),然后再介绍几种常见可降价的高阶方程解法,最后给出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解法.
显式形式表示的一阶方程为
微分形式表示的一阶方程为
注意到(2)式中变量x与变量y对称,既可看作以x为自变量,y为未知函数方程,即
又可看作以y为自变量,x为未知函数的方程,即
如果方程(1)右端f(x,y)可以化为x的函数与y的函数相乘的形式,即
或方程(2)中P(x,y)和Q(x,y)可各自分解为x的函数与y的函数相乘的形式,即
整理得
则称方程(1)或方程(2)为可分离变量方程.
这种方程的解可以通过两端积分的方法得到.
假定方程(4)中的φ(x)和ψ(y)连续.设y=f(x)是方程(4)的解,将它代入得恒等式
ψ[f(x)]f′(x)dx=φ(x)dx
两端积分并由y=f(x)引入变量y得
设Ψ(y)及Φ(x)分别为ψ(y)及φ(x)的原函数,于是有
故(4)式的解满足关系式(5).
反之,若y=f(x)是由(5)式所确定的隐函数,那么在ψ(y)≠0条件下,y=f(x)也是方程(4)的解.事实上,由隐函数求导公式知,当ψ(y)≠0时
表明y=f(x)满足关系式(4).
所以,若已分离变量的方程(4)中φ(x)和ψ(y)连续,且ψ(y)≠0,那么方程(4)两端积分后所得关系式(5)就用隐式给出了方程(4)的解,称为隐式解,且为隐式通解(当φ(x)≠0时(5)式确定隐函数x=g(y)也可认为是方程(4)的解).
例1 求解方程
解 分离变量后得
两边积分,得
即
ln y=ln x+C1,
若记C1为ln C2,则有ln y=ln C2x,于是
y=C2x(C2为任意常数)
注意 事实上,在取不定积分时,知=ln|y|+C,则上述过程严格的解法应为
令±eC1=C2为任意常数,又y=0也是解,则得到相同形式的解
y=C2x.
因为作为微分方程通解的常数C,并不需要详细讨论其范围,而只作为一种形式上常数出现.
例2 解方程(1+y2)xdx+(1+x2)ydy=0.
解 分离变量后得
两边积分得
化简,得
(1+x2)(1+y2)=C,
其中C为任意常数.
例3 解方程f(xy).
解 原方程看似无法分离变量,但若令u=xy,则 .代入原方程,整理可
得
分离变量,可得
两端积分,有
其中C为任意常数.
例4 生物种群生长的数学模型
1798年,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Malthus)根据大量人口统计资料指出:假设没有人口的移入和迁出,那么人口增长率是与当时的人口数量成正比的.如果在t时刻的人口数量为P(t),t以年为单位,则其增长率为
式中k>0为比例常数.
方程(6)是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其解为P=P0ekt,P0是P的初始值.当k>0时.P按指数规律增长;当k<0时,P按指数规律衰减.因此,方程(6)也称为人口P的指数增长或指数衰减模型——马尔萨斯模型.
自然界中许多量的变化都与本身的大小成一定的比率,如细菌的繁殖、放射性物质的质量、按复利计算的投资收益等,这些问题都适用于指数增长模型.
马尔萨斯模型在描述人口增长问题上曾经是相当成功的.例如,1700—1961年,世界人口的相对增长率大致为一个常数,故马尔萨斯模型很好地描述和预测了该时期的人口状况,但根据马尔萨斯模型,人口将按指数规率无限增长,显然也不切实际.
荷兰数学家弗胡斯特(Verhulst)考虑到“密度制约”因素,即种群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人口数目越多,每个个体获得的资源就越少.提出了更能准确描述人口增长的模型——逻辑斯谛(Logistic)模型.
常数k,a可以根据相对增长率的历史数据测得.方程(7)可变形为
其中L=.当P=L时,
=0,可知L是人口的极值,表示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逻辑斯谛方程(8)的解为
其中常数C=可由初始条件P(0)=P确定,即0
由上式,当t→+∞时,P(t)→L,表明随时间增加,种群总数将逐渐稳定为常数.
研究人员用逻辑斯谛模型对美国人口作了预测,结果是1790—1940年的预测值与实际值都相当吻合.以我国1949—1957年的数据,预测我国1978—2000年的人口数量,结果也相当吻合.但是,逻辑斯谛模型无法准确地描述美国1950年后的人口情况,这说明没有一个模型是完备的.人们还可以继续寻找比逻辑斯谛模型更好的人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