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现代社会不仅要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要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存在许多问题,这种合作大多流于形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合作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树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合作的教育观念,确定合作教育的目标,建立合作教育的体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家长的心理状态和由此引发的教育方式,探索拓展家校联系的新途径,以提高教育效果,进一步提高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也显得格外重要。

近日,学校召开了各年级家长会,并向家长发放了《家校沟通信息反馈表》600份,有针对性地对各年级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回收反馈表560份,调查显示,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达98.7%,其中十分满意的占72.4%。由于学校长期以来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学校家长委员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教师经常性的家访与家长沟通,使得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学校,学校荣获了全国“双合格”示范(优秀)家长学校等称号。家长与学校及教师的有效沟通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多年的管理与探索,我们认为,当前家校沟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层次不均,难以沟通。由于学校面对的是广大学生家长,而家长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的差异使家校沟通难以形成老师、孩子、家长三者有机的统一。有的家长不能及时向老师反映孩子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特别是学习成绩、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及学生品德、行为等问题不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家庭教育存在着个体差异性,部分家长本身有着惰性和不良习性,不能很好地督促自己的孩子,从而影响到孩子在校的情绪和态度,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孩子的慢慢滑坡。

2.缺乏认识,责任不强。从家长方面来看,家长繁忙,很少有时间关心学校教育,普遍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了。家校沟通仅仅限于家长与教师间的沟通,许多家长没有形成正确的育子观,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关心不够,没有意识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加之与教师沟通多的家长往往是孩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后进生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家长有时顾及脸面怕与教师见面或通电话。至于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学校发展状况、教师工作状况、学生在校表现很少有人会过问。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整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时间更是紧张,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主动找家长沟通,甚至有部分老师认为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是流于形式,无从说起,所以家长会也就成为他们所认为的走过场。

3.班额过大,联系面窄。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向家长反映情况时,由于受到种种局限而较为片面。一般来说,后进生家校沟通要及时些、多一些,其他的学生就少一些,中等生就更少了。各班学生人数太多,不利于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加上不断竞争的社会现状让更多的家长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发展状况,更谈不上与老师进行长时间的交流。

4.顾虑太多,难以坚持。家长普遍认为家校之间缺乏实时、快捷的交流方式。从学校工作现状来看,家校沟通还缺乏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制度。虽然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因为所处的空间、时间、人员规模以及家长不同层次的差异给家校沟通带来了诸多不便,学校只能通过家长会的形式集中一定的有限时间,给教师与家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家长会这种集中的交流方式固然很好,但留给个体独立的、有针对性的交流时间过少。另外,电话成为大家普遍认同的家校沟通的工具,以前的家访逐渐被电话所代替。虽然老师与家长经常通电话,但家长有时也担心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和休息。

5.重视不够,缺乏长效机制。各所学校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对建立家校沟通没有长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往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被理解为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形式。另外,由于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不好、压力太大等因素,影响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使教师更多地把精力用于孩子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更谈不上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综合实力。

及时、长效、有效成为学校和家长进行沟通的共同愿望,怎样实现还有待共同参与、讨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