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2.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利用错误,适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几分之一》一课时,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后,为了巩固这一知识,我要求每个学生用纸折出1/2,并涂上颜色。学生很快将一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折出1/2,并涂上了颜色。然后,我又要求每个学生用纸折出1/4,并涂上颜色。巡视时,我发现班内一个成绩中等的小男孩偷偷地将纸塞进了课桌,就问他怎么了?“老师,我折错了,我折了1/8 。”这位学生红着脸拿出纸来。其他同学便议论开了,“他错在哪儿呢?”学生A:“他上课没在听。”学生B:“他可能把1/4听成了1/8。”学生C:“1/4,只要把这张纸对折2次就可以了,他折了3次,多折了一次,如果这一次不折的话,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张纸的1/4。”我又不失时机地问:“同学们,如果还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8份,怎样才能得到这张纸的1/4呢?”学生们对照自己的纸,纷纷表示只要涂2格就可以了。我对这种新的表示方法进行了表扬。受此启发,学生讲出了许多等于1/2的分数,课堂的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偏差,我通过让学生来评判,使得犯错的学生受到了教育,保护了自尊心。最后,我利用这个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动手中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