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问题引导阅读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刚开始阅读数学课本时,学生可能会走马观花地浏览,根本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老师可以适时“设疑”,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教材提供的“原材料”主动进行“加工”。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设定了这样的问题: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3.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什么叫三角形的顶点?
4.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还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