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家乡更美了”

“春天的家乡更美了”

我笑着问他们:“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家乡,除了油菜花,你还找到了哪些春景?”

整个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孩子们有的拿着照片,有的展示自己找到的植物样本……开始叽叽喳喳地交谈。

五六分钟后,全班开始了集体交流。

“春姑娘来到我们的家乡,你们找到了吗?”

“找到了!”

“谁来说给我们大家听?”

在“树木发芽了,桃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这些言语之间,学生时不时发出令人惊喜的声音。

“这是我和爸爸拍到的广场,上面的海棠花开了,盛开的海棠花,挨挨挤挤的,争着开放。有的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这是一个聪明的小家伙活用了《荷花》一课的句子。

“海棠树旁,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着采蜜,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呢!”一个孩子说道。

“海棠树下有好多粉红色的花瓣,被风吹落下来,像下起了花瓣雨。”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补充。

在一阵描述之后,一个胖乎乎的小男生说:“淦河水不像冬天那么冷了,水好像更清了,我看见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

“河岸两边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河里还有它们的倒影呢!”

……

只有孩子们的心灵与周围世界发生了亲密接触,孩子们才能说出有个性的、独特的语言。语文课程的资源就在我们身边,走出课堂天地宽啊!

评析:

同样是家乡的景物描写,同一题材的习作,如果不想着创新、结合生活实际,只是一味地强调写作的技巧,学生不可能有真情实感的流露,课堂也会显得无话可说。让学生在春景之中去观察家乡,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因为现在正是万物复苏的好季节,学生走在草坪上,用眼睛看看,用小手摸摸,用鼻子闻闻,耳闻目睹,有表达的对象,而且对象直观又形象。二是阳光明媚、和风拂面,满目的春色愉悦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三是观察油菜花时学法的指导,教师的循循善诱,加之富有童趣味的照片、图画……激起了学生灵感的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因此创设情境进行习作训练是手段之一,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则更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在这个案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空间。在走出课堂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对景物进行观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我表现。有收亦有放,学生能得到切实的提高。教师并不限于教科书的内容,而是借助大自然这一具体的实际环境,鼓励学生奇思妙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从这一次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教师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大胆地开发教学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