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心启迪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绝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我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将乐器引进音乐课堂,较好地开发了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乐器的演奏也让孩子们找回了自信,充分展现了自我的表现能力,让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普及到提高”的认识规律,我校的器乐演奏教学实验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我们在已开展实验的低年级教学班通过趣味性的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或创设听记节奏环境、默写旋律,或听音乐辨别乐器,或猜音乐谜语,或让学生听一些简单的乐曲,使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产生对乐器跃跃欲试的感觉,知道通过乐器演奏是能够表达感情的,也是能培养兴趣爱好的。
第二阶段:下大力气普及乐器,使每个学生至少能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其主要保障措施为:(1)开足音乐课时,使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并明确这一阶段器乐教学的要求。(2)保证第二课堂器乐训练时间,不随意更换活动内容。学校长期以来坚持了周二、周四下午的特色常规活动及周日的训练活动。(3)组建器乐教学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和课余活动辅导教师队伍。学校在原有一名专职教师的基础上,还抽调了多名音乐教师协助进行第二课堂的训练活动。(4)创设器乐训练氛围。多年以来,学校配有专用的训练室,大型乐器如钢琴,爵士鼓等西洋乐器一一配齐。与此同时,我们还选择了一些价廉物美、音色好且便于携带的乐器,如口琴、竖笛等,大力开展器乐普及活动,做到中年级以上学生人人会一门器乐。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乐器演奏辅导。我们还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综合评估检查各班学生的器乐演奏水平,并及时进行器乐汇报演出、器乐比赛,使学生之间有个相互观摩、研讨、学习的机会。
第三阶段:以演奏器乐为主要手段调动学生的审美思维。由于中年级以上学生每人能至少掌握一种乐器,学生对器乐已从感知向理解发展。我们也从共性的器乐教学进入个性的器乐教学,即认真抓好以培养特长学生为主体的“器乐提高班”,并确保组织、师资、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等有关措施的落实。同时我们采用了听奏结合——听中奏、奏中听的方法,使音乐欣赏、器乐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学生在学习演奏一首新的乐曲前,我会先让学生欣赏这首乐曲,结合教师的介绍了解这一作品的内容以及它所表达的思想,然后再让学生按乐曲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力求能生动地再现原作的深刻内涵。这一结合音乐欣赏与器乐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愉悦身心,使学生从听奏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技能及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器乐教学的不断深化,不仅使学生大大提高了审美情操、审美意识,而且潜在的智力因素也不断得到新的开掘。一批又一批特长生的涌现,使我们的器乐教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同。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多次在省市级的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实践证明,融乐理知识、演奏技能、音乐欣赏为一体的小学器乐教学,是从小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这种寓乐于教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因而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中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